張聞天
發布時間:2016-08-22 16:21 來源: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張聞天(1900年8月30日 - 1976年7月1日),原名“應皋”(也作“蔭皋”),字“聞天”,取《詩經》中“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之意;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張聞天曾在短期內當過黨的總負責人(總書記),遵義會議后三年多存在著“洛(張聞天當時筆名為洛甫)毛合作”的領導體制;不過這位被譽為“紅色教授”的學者型人物,一向愿意鉆研理論而不長于具體事務,曾三次主動“讓賢”,被傳為佳話。
張聞天同志是江蘇省南匯縣人,祖籍江蘇無錫。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進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34年10月參加長征,途中出席遵義會議,對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起了重要作用;1945年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被任命為駐蘇聯大使及外交部副部長等職,
1956年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59年在廬山會議上受到錯誤批判并被撤銷所擔任的外交部副部長,保留政治局候補委員職務[1]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酷迫害,1976年7月1日在江蘇無錫病逝。 1978年12月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糾正了過去對張聞天等所作的錯誤結論;1979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張聞天同志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鄧小平同志親自為他的老戰友致悼詞,贊頌張聞天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一生”。
張聞天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在一個相當長時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他在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半個多世紀中,始終奮斗不息,把整個生命獻給了這一壯麗的事業;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堅持真理的優秀品德贏得了廣大黨員和群眾的尊敬和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