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文體旅游局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舉措
發布時間:2021-02-07 16:07 來源:文化體育和旅游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 信息索引號 | 04618780/2021-00293 | 生成日期 | 2021-02-07 | 公開日期 | 2021-02-07 |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梁溪區文體旅游局 |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
| 內容概述 | 區文體旅游局2020年工作總結和2021年工作舉措 |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施“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這一年里,區文體旅游局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和大局,在全面推進中努力實現重點突破,在夯實基礎上著力追求高位均衡,文化事業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文化建設呈現勃勃生機和充沛活力。
一、2020年工作總結
(一)黨建引領,以黨建高質量推動業務工作高質量
切實增強“第一責任人”意識,時時刻刻把黨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強化領導干部“一崗雙責”意識。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在調整班子分工時,明確黨建責任,將業務與黨建責任相結合,在具體工作中始終做到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實。定期召集支委會,研究黨建工作及評先樹優等重要事務,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制原則,充分聽取意見,最終集體作出決定。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將意識形態工作與業務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建立健全黨組書記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各科室抓落實的意識形態工作機制。加強輿情研判和宣傳輿論陣地管理。堅持黨組學習制度,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參加黨組織學習活動,參加雙重組織生活,自覺接受監督。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制度,創新形式和載體,提高黨內組織生活的實際效果。嚴肅黨員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制度,加強黨員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的日常管理。嚴格按照要求落實黨性定期分析制度、黨員活動日制度、黨員談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費收繳制度和黨務公開制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預備黨員一名。做好黨外干部的培養和使用工作,發展民主黨派成員一名,提拔中共黨員、民主黨派成員為中層股級干部各一名。
(二)突破創新,全力提高文體高質量發展水平
1.群文精品創作碩果累累。在第五屆無錫市“群芳獎”舞臺類比賽中,我區獲得1金6銀6銅的成績,小品《悄悄話》將參加江蘇省第十四屆“五星工程獎”蘇南片區評選。用文藝的形式記錄在疫情防控中涌現的最美人物和動人故事,聯合轄區文化單位,推出“文藝戰役”微信專刊33期,朗誦、講述、快板、歌曲等原創文藝作品167件。其中,朗誦《逆向而行》、歌曲《心手相牽愛永在》及《我們是勇敢的中華兒女》等在學習強國上發布,歌曲《逆行者之光》、故事《默默無聞最是偉大》以及詩歌《因為你是天使》被省文化館選中并收錄微信平臺,多部作品受邀教育電視臺、無錫新聞、無錫觀察、梁溪發布微信公眾號等主流媒體錄制并轉播;非遺作品泥塑《敬禮!醫生阿姨》、剪紙《眾志成城》、面塑《武漢加油》和《同心攜手 抗擊病毒》入選江蘇非遺。
2.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斷加強。扎實做好文化館、圖書館場館管理,提升和完善文化館場館宣傳教育引導的主陣地作用。完善圖書、報刊采購機制,對版權、思想內容、意識形態等加強審核。加強條線信息宣傳,常態化運營維護好網站及政務新媒體,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制度,確保網絡安全,做好正面思想輿論引導。加強對業務工作可能引發的輿情分析、研判及風險點排查,妥善處理12345熱線、市區轉發的投訴、建議等,做好突發事件輿情引導。微信公眾號發布“藝起梁溪”梁溪區文化藝術季活動預告八期,非遺項目介紹九篇、原創詩文一篇,共發布59條信息。舉辦《能不憶江南—江南文脈及其精神內涵》和《品味經典 愛上寫作》文化分享會。正式使用聯通書房,24小時城市書房在書香江蘇和學習強國平臺分別進行了報道,引導大眾關注智慧閱讀,對梁溪閱讀推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持續深入。完成2020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新增或更新室外健身器材工作。新建和更新室外公共健身器材730件,10月底已完成所有器材的安裝工作。做好閑置用地摸排工作,召開閑置用地建設公共體育設施部署會,結合梁溪區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地塊拆遷、舊城改造、老舊新村出新等工作,積極與區自規局和城管局對接,對部分空閑地等閑置資源進行摸底排查,實施游園的建設和提升工程,更好的便利周邊居民健身鍛煉和休閑。2020年共接收處理12345平臺體育健身場所消費糾紛投訴單 600余起,特別是針對隱瑜伽、杰仕健身、銀吉姆健身等有群體(多人)投訴事件苗頭、多次重復投訴情況,主動作為,積極牽頭或會同區市監局、屬地街道等部門召開專題協調會,積極做好有關情況的了解、協調工作并耐心向投訴者做好相關政策的宣傳和說服工作。
4.非遺文化傳承深入推進。紅豆萬花城梁溪非遺基地實現升級改造,新入駐文創手工藝活態項目包括油紙傘、花燈、扇子、風箏等7項目,開展46場活動。祝大椿故居非遺基地正在進一步細化運營方案,策劃實景演出。積極組織錫幫菜、太湖船菜、無錫醬排骨烹制技藝和梨膏糖4個非遺類項目參加第十屆中國無錫國際文化藝術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在文博會主舞臺,舉辦“琴雅文博”的古琴音樂會,讓觀眾們在悠揚的琴音中,了解古琴文化、享受琴曲韻味、領略古琴美學的精髓,置身音樂的風雅、至善的境界。精心組織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為主題,拍攝、制作7個非遺美食短視頻,在線上發布推廣“舌尖上的梁溪非遺”,推出非遺云課堂,傳播梁溪優秀的傳統文化。配合央視《味道》欄目組對 王興記、穆桂英、 真正老陸稿薦、三鳳橋 、朱順興惠山油酥在梁溪的拍攝錄制。
5.構建全區聯動文保工作格局。夯實全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基礎,通過建章立制、網格化管理、三級聯動,實現全區范圍38處(80組)文保單位管理無死角,全力確保文物安全無險情。加強全區文保員隊伍管理,進一步落實文物安全巡查制度。在落實好巡查制度的基礎上,也同時要做好文物的保護修繕工作,2020我區擬對無錫縣學舊址,北倉門蠶絲倉庫、大公橋等文保單位進行修繕,并為此積極籌措資金。
(三)服務大局,精心籌辦品牌文化體育活動
1.整合品牌資源,開展“藝起梁溪”文化藝術季活動。以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展現梁溪藝術底蘊、塑造市民美好心靈為目標,策劃開展歡樂藝課堂、文化分享匯、市民有戲、看見梁溪、文創生活、云端梁藝、江南書廂、悅動社區這八個板塊700余場的主題文化藝術普及活動,為市民帶來一場文化藝術的盛宴。舉辦今夜“梁”宵街藝展示活動,每周末晚上在中山路核心商圈為市民提供精彩的周末時尚活動,提升中心商圈文化藝術格調,積極促進消費升級,更好地滿足市民、游客品質化、多元化、時尚化文化消費需求。舉辦“枕河人家 小康梁溪”主題燈謎展猜會,邀請運河世遺申請入圍城市的燈謎高手及部分長三角地區的著名謎家走進無錫,走進梁溪,置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感受十里長街、人文運河的璀璨時光、美麗之夜,為梁溪區的發展助力。舉辦“去野”青年文化藝術節,選拔近80個優秀的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創意達人、原創設計師、手工藝愛好者,將共同為無錫市民呈現一場別出心裁的活動。策劃《又見江南》夜游古運河實景演出,通過場景再現、非遺項目展示等方式,打造“沉浸式”旅游新體驗,形象展示大運河全流域的景色之美、人文之美、風物之美。
2.倡導全民閱讀,構建“書香梁溪”。健全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全民閱讀服務網絡體系,提高書香梁溪全民閱讀設施和活動的服務質量。高質量建設16個街道圖書館、155個社區書屋,實現街道圖書分館100%全覆蓋,社區圖書分館建成率95.5%。2019年梁溪區居民綜合閱讀率97.33%,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九。建立了梁溪區首家以政企合作模式運行的聯通24小時城市書房。依托東林書院、德鄰驛站、藍樹藍等社會平臺建設8個城市閱讀聯盟點,推出“閱讀+咖啡”“閱讀+景點”“閱讀+文創”等創新模式。舉辦“書香梁溪”讀書節暨第十三屆太湖讀書月梁溪專場活動,開展“讀享樂趣”梁溪特色書展等品牌活動,依托小婁巷文化街區,將轄區內7大實體書店點狀式融入小婁巷各實體商家,體現“文商旅”融合理念,打造梁溪“城市書廂”的概念。開展“愛上讀來讀往”梁溪文化尋訪、“邊走邊聽”環古運河徒步活動、品牌閱讀推廣等系列活動,營造喜愛閱讀、閱讀好書的良好風氣。
3.以“文化下基層•幸福萬家樂”為主題,打造文化惠民品牌。形成“幸福匯 歡樂行”優秀節目進基層巡演暨全民閱讀進社區活動、《馨語梅香》文化分享會、梁溪雅韻、閱伴童年、梁溪茗鑒、書香影院等系列品牌活動,大力組織開展豐富活躍的群眾文化,不斷擴大梁溪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舉辦“歡樂藝課堂”全民藝術普及課程,開展活動113場次。推出流行舞《芒種》、流行音樂、成人吉他、扇面畫、油畫、花藝與茶藝、非遺等23門精品課程。為了滿足上班族需求,增設平時晚間和雙休日的課程,提供錯時服務。9門課程“直通社區”送到街道文化站和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文化藝術大餐”。
4.積極打造品牌賽事,擴大區群眾體育活動影響力。成功舉辦環城古運河慢行步道的正式環通暨徒步活動。8月份舉辦2020梁溪區全民健身啟動儀式暨“魅力梁溪”無錫市三人制籃球聯賽,在梁溪區不同的商業街區舉辦街頭“三人制籃球賽”、“輪滑表演”等多樣性、多層次、多元化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全民健身活動,融合城市夜間經濟、文化、健身、休閑活動,不斷滿足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健身的需求,提升中心商圈文化藝術格調,進一步推動梁溪區“體育健身+產業+休閑+旅游+商業”的融合發展。11月1日成功舉辦“2020年垂直登高賽-無錫國金站”賽,四百多名垂直登高愛好者參加本站比賽,賽事受到國內廣大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在CCTV—4欄目中報道本次賽事,較好地宣傳了梁溪區群眾體育活動,擴大了梁溪區群眾體育活動的影響力。11月8日在南湖小學舉辦區第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賽,全區16個街道和11個機關部門參賽。區街兩級開展體育健身活動近百場,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日啟動儀式暨系列比賽活動,相繼舉辦了廣場舞、抖空竹、健身操、太極拳、游泳、籃球等20多個項目系列比賽活動。舉辦全民健身活動豐富多彩、貼近群眾,達到人群全覆蓋。
(四)深度融合,積極做好文商旅融合工作
1.對標找差,全力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一是黨政統籌成立專班。區成立了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抽調人員成立專班集中辦公,按照體制機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務等8個方面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創建工作組的協調作用,及時研究協調解決創建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全區范圍內形成黨政統籌、部門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二是高點站位規劃引領,空間布局拓展優化。堅持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領中心城區建設,突出規劃引領,堅持多規合一、多產融合、多業并興,以全域視角整合旅游相關產業,科學編制了《梁溪區全域旅游發展五年規劃》等,高質量完成全域旅游發展格局的頂層設計。三是積極整改,提高創建標準。針對省文旅廳資源開發處上半年在對我區驗收評審中所提出的制度不完善、創建投入不足、全域旅游導覽圖數量不足、旅游景區管理不規范等諸多突出性問題、根據11月份的評審認定工作,制定了具體整改方案。區政府劃撥100萬元專款,主要用于氛圍宣傳、游客集散中心裝修、旅游卡通設計等方面的驗收評審工作。
2.整合資源,旅游項目建設全面推進。一是進一步整合惠山古鎮—接官亭弄、崇安寺—小婁巷、南禪寺—清名橋三大片區文旅資源,以古運河為紐帶,將旅游景區、名人故居、商業街區、文創園區等“串珠成線、閉合成環”,重點推出“運河名城·古韻梁溪”特色文旅小巷深度游線并運營,形成全域旅游的良好體驗氛圍。二是以旅游重大項目建設為核心,全面推動崇安寺、南禪寺、清名橋等重點景區的文化建設,華僑城古運河風情小鎮和梁溪美集·山海美境文旅項目簽約成功,全面提升和拉動江南古運河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建設,同時,突出板塊聯動和錯位發展,全面推進崇安寺三期項目和小婁巷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進一步豐富全域旅游載體項目體系,有效提升了全域旅游的承載力。
3.推廣整體營銷,全面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今年以來,打好文商旅融合“特色牌”,打造今夜“梁”宵特色文旅品牌,發展特色夜市經濟,充分展示今夜“梁”宵“溪”引力,突出梁溪“運河夜市”的獨特性,清名橋“夜市一條街”、小婁巷“良辰煙花美集”等多個高品質城市夜間經濟集聚區逐步成型,成為長三角地區“夜經濟”新網紅,真正將全域旅游融入在“魅力梁溪、創新梁溪”建設新局面中。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主會場、2020中國夜間經濟論壇分會場均設在梁溪區。今夜“梁”宵榮獲2020年度長三角夜間文化和消費樣板街區、2020年度消費者最青睞的文旅融合標桿項目等獎項。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獲評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稱號。創新宣傳推廣方式,實施旅游品牌、旅游線路、旅游產品整體化打造,整合組團到國內外目標市場進行精準營銷,充分展現“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的全域旅游新形象。
(五)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強化抗擊疫情戰斗力
1.深入調研,找準“復工復產”問題癥結。受新冠感染疫情和國際國內各種因素的疊加影響,今年文化和旅游領域的企業生存發展面臨極大挑戰。為幫助疫情之下的文旅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我局分四組對轄區文化旅游企業進行走訪、調研。著重加強企業疫情防控、了解疫情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和目前生產經營所面臨的困難;指導文旅企業轉變發展模式,推動文旅企業復工復產秩序,并宣傳文化產業政策和各級紓困政策,協調幫助企業申報各級扶持發展引導資金,讓受疫情影響的企業走出困境、實現新的跨越。妥善處理12345投訴70余件,全面了解企業在“減免房租、補助員工工資、網吧希望減免電信費用”等方面的真實需求,積極向上級相關部門反映真實訴求,盡可能地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2.加大資金扶持,全力支持企業共渡難關。此次新冠感染疫情為我區文化旅游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巨大影響。我局全力支持文化旅游企業應對疫情,積極爭取紓困扶持資金,目前已為企業爭取到各級資金908.5萬元,其中國家級300萬元,省級485萬元,區級123.5萬元。3月24日市政府服務業紓困政策十條出臺, 5月15日市文廣旅游局與財政局聯合出臺市級紓困政策申報指南,明確對旅游業載體減租補貼等六個方面進行資金扶持。我局通過“梁溪發布”、QQ工作群等及時進行宣傳,幫助、指導企業申請各類扶持資金。2月28日下午,我局與地方金融監管局聯合舉辦了旅游行業抗疫紓困融資銀企對接會,為日航飯店、中旅信程和云隱東方3家企業爭取紓困貸款3000萬元。
3.精準施策,全面紓解企業困難。新冠感染疫情平穩后,我區各星級酒店、景區等旅游企業相繼復工營業,復工近1個月來,旅游消費市場持續低迷,復蘇乏力,客流量、營業額同比大幅下降。為加快疫后我區旅游市場復蘇,迅速提高旅游消費客流量,更好發揮旅游業在服務業市場恢復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打響“千年水弄堂、運河絕版地”旅游品牌,5月1日與區商務局聯合舉辦“煙雨梁溪”文旅季,在全省范圍內發放“暢游梁溪”旅游消費券5000張,并在抖音等網絡平臺進行了直播。
(六)扎實推進點位“固安”專項工作,狠抓安全生產持續力
為進一步做好全市文化旅游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加快形成全領域點位化監管體系,區文體旅游局共建588個企業點位,把點位巡查員延伸到我區16個街道157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做到了橫向倒邊,縱向到底的責任網格化管理模式,截止11月6日,B類共檢查53家,發現隱患13項,C類共檢查187家,發現隱患3項,共計隱患16項,均已整改到位。召開全區安全生產點位“固安”推進會和安全生產宣傳月宣講會暨全區安全生產點位巡查員全覆蓋培訓會議,共計173名點位巡查員參加了本次培訓,歌舞娛樂場所、網吧業主簽訂了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信用承諾書。開展以“消除事故隱患,筑牢安全防線”為主題的實戰安全消防演練活動,以此提高經營單位重視消防安全意識,排查消防安全隱患,預防各類事故發生。在全市率先創新,通過“文旅E家”第三方評估推動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崗位行為責任,確保我區文體旅游領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
二、存在不足
(一)文商旅融合還停留在初級層面
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挖掘開發還不夠充分,以此為背景開發的旅游路線、創作的文藝作品不多,對城市影響力提升作用有限。現有文化設施與旅游業結合不緊密,對工業旅游、康養旅游、會獎旅游、婚慶旅游、體育旅游等跨界融合旅游資源挖掘力度不足;
(二)重點行業遭受重創,對中小微企業紓困有限
旅行社還未全面放開旅游經營業務,省外、境外和“機票+酒店”業務還未放開。目前大部分旅行社復工后業務量很小,業績不足同期的四分之一。6家星級飯店雖已全面復工,但業績下滑嚴重,營業額不足同期的一半。旅游企業資金短缺問題比較突出,由于大多數旅游企業輕資產,還存在融資困難的問題。全區網吧、歌舞娛樂場所1月26日停業,3月22日同意開放,3月28日文旅部叫停,到5月6日恢復開放,停業時間較長,復工復產波折不斷,經營業主損失大、投訴多。由于上級出臺的房租減免政策對非國有房產沒有約束性,僅僅是提倡,而我區絕大部分文化和旅游場館租用非國有房產,房租減免政策對這類場館沒有“房租減免2個月”的剛性規定,中小微企業的房租壓力較大,呼聲也很強烈。
三、2021年工作舉措
2021年我局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根據省市級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全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自覺承擔起“興文化”使命任務,扎實推進文化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一)加大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供給力度
構建覆蓋全區、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借助各方資源和力量,積極向外拓展求“增量”,繼續尋找合作力量打造深受市民喜愛的特色“文化空間”。完善三級閱讀服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書香梁溪”建設。精心打造“2+N”非遺傳承體系,升級非遺基地,提升造血功能,推進祝大椿故居實景演出。
推動數字圖書館和數字文化館等建設,發揮“互聯網+”的傳播優勢,建立文化信息共享服務平臺,充分利用微信、微博、門戶網站、移動通訊等多種方式實現文化信息資源傳播,切實增強基層群眾共享文化信息資源服務保障。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化、數字化、社會化水平,創新“公告”“菜單”“預約”“訂單”等多種服務方式。
打造《又見江南》實景演出、今夜梁宵街藝展示、阿炳民樂季、大運河民謠詩歌節、“書香梁溪”讀書節等特色文化活動品牌。積極籌備獻禮建黨100周年主題活動,開展“藝起梁溪”文化藝術季,舉辦上千場文化藝術活動,人均接受文化場館服務人次10以上。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搭建起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互動平臺,實現“文化惠民”的目標。
進一步完善“10分鐘體育健身圈”建設,繼續摸排閑置用地,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繼續把為民辦實事項目辦好、辦實。開展科學健身(健康)知識大講堂活動。年度計劃聘請高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健康專家,在各街道社區舉辦300場次以上的講座活動,在社區廣泛營造健身、健康生活氛圍。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再培訓)工作。重點進行骨干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再培訓,努力促進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自身素質的提高。
圍繞古運河風光帶建設,最大限度開發和利用好古運河梁溪區段的獨特優勢資源,舉辦“古運河風光帶”徒步大會,融體育健身、產業、休閑、旅游、商業等一體。繼續舉辦2021垂直登高(無錫)大獎賽,結合區域高樓地標(國金中心339米)宣傳城市形象,為城市年輕人打造一個全新的健身運動平臺,同時為城市超高樓層的安全生活、安全生產做好宣傳和服務,繼續打造區域品牌賽事。適時舉辦梁溪區“三人制籃球賽”、“五人制足球賽”、“乒乓球、羽毛球賽”等多樣性、多層次、多元化的群眾喜聞樂見的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滿足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健身的需求,以品牌賽事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參加健身活動。
(二)創新文商旅融合發展業態
加快特色街區建設。在崇安寺三期規劃建設特色美食娛樂一條街,在小婁巷歷史街區規劃建設國學書香文化特色街、在接官亭弄歷史街區擬規劃建設運河文化創意商業特色街、在南長街三段擬規劃建設旅游演藝街區和古窯藝術村,加快提升文旅產業集聚度,促進產品業態和經營方式的轉型升級,依托我區的物產資源,融入文化元素,引導企業開發特色旅游商品,合理布局一批以錫繡、泥人、茶葉等地方特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專賣店、展示中心、旅游商品超市,豐富旅游消費市場,開發更多使游客“看得上、買得起、帶得走、送得出”的旅游商品,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經濟增長點。
建立智慧信息平臺。加快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設,適時開通電子導覽地圖、智慧停車等系統平臺,通過在線服務、微信服務號等多種形式,免費提供景點導覽、停車信息、實時交通、食宿指南等咨詢服務,向游客推出不同主題旅游產品。
打造重大品牌節事活動。進一步創新我區舉辦節慶活動的思路,繼續舉辦好“品質梁溪文旅節”和“古運河國際風情夜游節”等品牌活動,計劃舉辦高層次、主題突出、有國內影響力的品牌文旅節慶活動,提高梁溪旅游的影響力;整合轄區各類博物館和名人故居資源,組織力量進行文化演藝作品的創作,引進國內一流團隊打造一個高層次大型旅游演藝項目,形成節慶演藝品牌的輻射帶動效應,更多地聚人氣吸財氣,提高梁溪旅游的美譽度。
(三)建強產業載體形成特色產業發展洼地
持續培育壯大蓉運壹號、北倉門等文化產業園區,在產業導向上更加鮮明。以疫情倒逼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為機遇,結合疫情催生的新消費模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把疫情催生的新型文化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關注易華錄等數字經濟重點產業項目,推動數字文化產業融入全區數字產業生態圈,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數字內容服務、創意設計服務等數字文化經濟新興產業發展,形成梁溪發展特色和競爭優勢。
做好重大項目招引。緊跟市、區下達的年度文化產業目標任務,對接各街道、相關平臺公司,完成年度8個超1000萬元文旅項目招商落地及新進10家文化產業規上企業入庫;跟蹤、服務、促進廣益街道、揚名街道及古運河公司4個超億元重大文化旅項目的招商簽約工作,全面掌握各街道及平臺公司新引進重大文旅項目招商工作動態,做好服務、協同、保障工作。
(四)落實主體責任確保市場安全
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崗位行為責任,進一步明晰監管企業底數,優化監管體系。幫助企業建立內部點位責任人和點位自查員制度,指導企業建立內部點位化監管體系,加快形成全領域點位化監管體系。完善責任清單、“分級分類”的等級清單,與街道加強聯動,對轄區內的街道進行現場指導。要求街道建立健全企業隱患排查工作定期匯總上報,并建立檢查檔案。對發現的問題反饋給我局,形成安全監管合力。我局也會對文化體育旅游經營單位的安全隱患、安全風險的標準定期更新維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