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江街道2022年度工作總結及2023年度工作計劃
發布時間:2023-02-13 14:22 來源:梁溪區瞻江街道辦事處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 信息索引號 | 04618780/2023-00199 | 生成日期 | 2023-02-13 | 公開日期 | 2023-02-13 |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梁溪區瞻江街道辦事處 |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
| 內容概述 | 瞻江街道2022年度工作總結及2023年度工作計劃 | ||||
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一年來,面對疫情反復的嚴峻形勢,街道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堅持落細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在區委、區政府和街道黨工委的堅強領導下,在街道人大工委、政協工委的監督支持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奮力開創街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
一、強服務提質效,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全力完成各項經濟指標。全年完成一般預算收入2.63億元,同比增長36.1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區下達7億元目標任務。完成限上批發業銷售額59.33億元、限上零售業銷售額40.17億元、限上住宿和餐飲營業額1739萬元,建筑業總產值6.05億元;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2.97億元、規上服務業營收10.84億元,全部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
全面提升產業招引質效。綜合運用資本招商、園區招商、以商引商、委托招商等措施,全年共引進企業564家,其中注冊資金超5000萬元企業7家。切實提升招大引強實效,精準開展產業鏈招商,先后引入了買鋼網旗下相關企業、五羊摩托總部銷售公司等稅源型企業,加快推進超10億元產業項目埃孚恩系統集成項目、超5億元產業項目江蘇中天易合醫療項目引進工作,為區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不斷優化轄區營商環境。健全重大項目掛鉤服務制度,積極構建由項目單位、職能部門、屬地社區等多方參與、分工明確、運行高效的推進責任體系,服務毛巷天河停車場、振達鋼管廠A地塊定銷房等項目建設,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組織召開2期政銀企聯誼會,邀請區職能部門面對面講解政策、答疑解惑,解讀政策操作流程,讓企業應享盡享政策紅利;全面加強服務保障,用心用情解決企業的“急難愁盼”,悉心做好疫情期間停業補助發放、復工復產等助企工作,持續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為轄區各類企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環境。
二、強機制優管理,城市品質持續提升
精心開展城市管理。以“紅黑榜”考核為重點,全力提升日常管理效能,通過實行“朝六晚九”巡查機制,全面深化市容環境秩序專項整治,全豐路“門前五包商戶管理”項目被評為區級一季度紅榜。高標準推進14個小區、51個點位的生活垃圾“四分類”建設工作,黃泥頭佳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項目被評為區級二季度紅榜。開展車輛亂停亂放、店外占道作業、流動設攤等各類專項整治1300余次,對萬榮路、萬聯路等6條道路進行綠化改造提升,有力改善了城市環境面貌。
聚力攻堅城市更新。全力攻堅原食品園2號地塊市攻堅拔點項目,成功清點明樂4S店、永大膠黏制品廠約2萬平方米非住宅,完成廣益防腐設備廠交地工作;大力推進三大市場外遷工作,完成金橋、天鵬市場框架協議的簽定。圍繞梁溪科技城規劃編制,精心謀劃鳳賓路北延等11個科技城核心區征收項目,為全面啟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完成莊前新村5.06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圍繞房屋修理、園林綠化、市政道路、弱電入地、配套設施等方面實施綜合改造,有力改善了近千戶居民居住環境,持續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和獲得感。
精心守護生態環境。持續深化“河長制”工作,完成突出問題整改59起,岸線覆綠5.8萬平方米,攔截并打撈上游流入埝埭港、北興塘河的水葫蘆2700余噸,為中心城區河面清暢打好了基礎。成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嚴格落實常態監督管理,環境信訪及投訴案件結案率100%。鎖定重點時間段、重點區域,嚴格督促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落實污染管控措施,全方位監督工地嚴格落實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渣土車輛密閉運輸等要求。切實提高危廢規范化管理水平,對轄區內10家危廢企業實行動態監管,時刻守護空氣質量。
三、盡職責顯擔當,疫情防控扎實有效
全面落實防控政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省市區各級疫情防控政策,堅持“預防在前、加密篩查、加強管控”,積極應對“3.23”“6.28”“10.9”“11.24”等多輪疫情,累計核酸篩查數據9.4萬條,落實管控數據4000余條,全年開展全員核酸篩查111輪,平均采集人數49482人,有效防范和控制疫情輸入風險。
全力保障民生保供。在轄區內朝陽、天鵬、金橋等市場積極探索保供市場全封閉管理,共組織“應檢盡檢”核酸檢測98輪,檢測148.6萬人次,投入資金540余萬元,為朝陽等保供市場的外地來錫貨運車輛專門設置錫寧路8號貨車營地,累計開展查驗、引導、消殺、卸貨、流轉等一站式閉環管理服務2.1萬車次,連續三次堵住了疫情外漏,獲得市、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通報表揚。
持續關注重點人群。突出“保健康、防重癥、護穩定”,著力加強重點人群健康管理和關心關愛,持續推進60-79周歲及80周歲以上人群新冠肺炎疫苗首針接種,接種率分別達81.33%、40.17%,均位列全區第一。
四、增福祉促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精心做優社會服務。健全低保動態管理機制,嚴格落實“應保盡保”、“應退盡退”政策,開展街道級臨時救助28人,辦理醫療救助“直通車”38人,組織殘疾人參加職業培訓,9名殘疾人實現新增就業,有效兜牢民生底線。積極舉辦各項演出、培訓、展覽等文化活動,選送節目《“郝”家庭的評委風波》獲得第六屆無錫市“群芳獎”表演藝術類銀獎、梁溪區選拔賽優秀獎。
恪守安全生產職責。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重點行業領域百日攻堅行動,圍繞工業企業、道路交通、燃氣、消防、自建房、建筑工程、城市更新、特種設備、群租房等9個領域,行監管之責,守安全基線。分類摸清轄區工貿企業、道路運輸企業、自建房屋等重點行業領域在冊底數,探索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本質安全水平;深入開展各安全領域專項整治,發現并整改隱患1800余條;依法開展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工作,處罰企業10家、金額40.9萬元,形成有效震懾。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堅決守牢風險防控底線。以二十大安保維穩為主線,不斷強化信訪維穩責任意識,堅持落實領導下訪、聯合接訪責任制,積極做好重點及敏感時期滾動排查,不斷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焖偬幹蒙姹娦蜕鐣?,通過靠前工作、主動協調,全年化解積案11人,其中化解省交辦5人,市交辦2人,區交辦4人。目前,2件省攻堅案件化解穩定率為100%,涉眾型案件有效鈍化。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街道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著一些短板和弱項,主要是:(1)轄區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還不夠快,產業仍以傳統商貿物流、中低端價值鏈制造業為主;(2)城市更新任務艱巨,房屋征收任務面廣量大,河道水質還不理想,基礎設施與群眾期盼仍有較大差距;(3)安全生產基礎薄弱,信訪積案化解難度較大,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還不高;(4)民生普惠覆蓋不廣,對轄區群眾期待掌握還不夠及時,“民生微實事”項目辦理還不有力。對此,我們必須采取有力舉措,切實加以解決。
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無錫梁溪科技城核心區全面啟動、加速建設之年。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主要指標預期為: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含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含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7.5%左右;進出口總額增長8%左右。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區委、區政府和街道黨工委的工作部署,壓實責任抓落實,確保人人身上有目標、人人肩上有擔子,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規劃引領催動能,在優化產業結構上下功夫
主動融入改革大局。借助數字經濟賦能科技城建設大背景提高效率,主動融入“功能區+街道+平臺”發展格局,為區域經濟發展凝聚強大合力。與科技城相關部門探索建立協同運行機制,搭建協調工作平臺,通過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工作同做,在項目招引、落地、建設的全流程提供保姆式服務;要加快推進東泰化工地塊、木材倉庫河南側地塊新型工業用地規劃設計,推動埃孚恩系統集成(上海)有限公司半導體薄膜設備項目、江蘇中天易合醫療有限公司微壓氧艙及醫療器械等重大項目早日落地。
加速推動產業煥新。聚焦科技城“1+3+X”數字產業體系建設,立足轄區產業特色和資源稟賦,推動轄區內基礎較好的食品、汽配等產業,按照“數字+科技”方向轉型升級,通過有序引導、騰挪實現產業集聚,把優質資源留在瞻江。圍繞海峽兩岸食品科技產業(無錫)合作試驗區,發揮金橋食品城產業優勢,打造集食品展示、銷售、體驗、電商直播為一體的金橋國際MALL項目,以食品科技及研發中心、醫養健康、數字電商為主攻方向實施精準招商。
奮力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扎根發展、穩心留根,不斷培植稅源、夯實稅基,加強對重點稅源企業的跟蹤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各類矛盾和問題,確保“顆粒歸倉”。通過以商引商、委托招商,圍繞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產業“招大引強”,培育稅收新增長點;做好轄區樓宇經濟服務,進一步激發聯東U谷等優質載體活力,鼓勵轄區低效產業用房騰籠換鳥,大力推動市場上樓、企業上市,為區域新舊動能轉換增添活力。
積極壯大集體經濟。借勢科技城核心區開發建設,以籌建遠瞻建設發展集團為契機,助力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抱團發展。充分發揮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優勢,創新模式擴寬投資渠道、提高投資效益,采取合作共建、聯合投資、市場經營等方式,參與科技城數字食品等都市工業的全鏈條引育,培植自我發展的“造血”能力,為做大做強瞻江村級集體經濟集聚發展優勢。
二、精耕細作提品質,在加快城市更新上下功夫
奮力騰出發展空間。全面啟動11個征收項目、111萬平方米征收任務,其中住宅項目6個,涉及住宅2834戶、建筑面積約47萬平方米;非住宅項目5個,涉及非住宅107家、建筑面積約64萬平方米。本月內啟動鳳賓路北延398戶住宅、19戶非住宅征收項目,確保上半年完成項目清點,三季度完成交地;三月份啟動莊前北78戶國土住宅項目,力爭上半年完成項目清點,三季度完成交地;按照連片開發、分塊實施原則,二季度先后啟動莊前南1085戶、莊前北地塊98戶撤組住宅征收項目,力爭年內完成清點;加快推進華東汽配城非住宅項目評估工作,提前實施承租戶清退和拆違工作,確保年內完成雙清;三季度分塊啟動前村社區1175戶住宅征收項目及前村工業園、威鷹服飾地塊、華東汽車城3個非住宅征收項目。
全面加強精細管理。樹立“大城管”理念,依托專業管理力量,打造“最干凈街道”、“席地而坐”城市客廳等城市景觀為主線,開展城市管理精細化提升行動。以錫澄路為界,全面推行東、西片“城市管家”項目,全域性開展城市管理物業化試點,打造“最干凈街道”;實施廣新一支路、二支路2條背街小巷改造,實現以道路“微更新”提升百姓“微幸福”;堅持人機結合的道路保潔作業模式,擴大“席地可坐”覆蓋面,以萬聯路為試點打造“最干凈”示范標桿區。
持續改善生態質量。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化揚塵污染綜合治理,嚴控工地、道路等重點區域揚塵污染,對街道轄區公共區域、長期未開發的建設裸地等進行排查建檔,并采取防塵措施。探索水環境全域治理新模式,全力將木材倉庫河、梢汀浜、西汀河3條河道建成美麗幸福河湖,力爭新一輪環境綜合整治的7條河道水質全部達到III類。
三、用心用情出實效,在辦好民生實事上下功夫
加快民生項目建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著力解決轄區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精耕物業管理服務。針對商品房、安置房、老舊小區等不同類型的物業服務進行分級分類考核,將考核結果和年底獎懲掛鉤,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助推公安、城管等多部門力量進小區,支撐持續提升物業管理效能。圍繞區國有物業改革方向,探索實行片區管理模式,針對小區、沿街店面、小區門前道路進行統一管理,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統籌協調,切實做好小區內、外部全區域整體管理提升。
完善社會服務保障。扎實做好特殊困難群體求助幫扶,嚴格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監護以獎代補政策,對轄區內低保對象、困境兒童等四類特殊群體做到應保盡保。大力探索精準扶貧新路徑,全面推行鄉村公益醫療互助“福村寶”項目,為百姓健康再添保障。提升80周歲以上老年人援助服務覆蓋率,推進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擴大助餐點覆蓋范圍,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物美價廉的“暖心飯”。
加快便民服務改革。按照“科技+民生”原則,聯合科技城管理局公共服務部,高規格打造共享式、一站式審批服務中心,推進企業服務與便民服務有機融合。規范建設8個社區便民服務站,做到環境整潔、人員掛牌、服飾統一、舉止規范;完善街-社兩級接單辦事制度,實現在居民“家門口”辦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積極推動行政事項審管無縫對接,與區職能部門實現數據互通、高效聯動,有效降低市場經營主體的交易成本。
四、守牢底線保發展,在提升治理水平上下功夫
織密“精網微格”。建立健全“基層吹哨、部門報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積極探索推進“要素網格化、需求精細化、監督流程化”的社會治理“前瞻模式”,充分調動292個“精網微格”的自治共治力量,努力把社會治理的觸角精準延伸至每個角落,實現微網格全要素掌控。
筑牢安全底線。圍繞安全責任體系、安全管理能力、裝備技術水平、安全生產投入、應急處置能力、“一把手”和從業人員安全素質等方面,大力開展“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深化年”行動。深化工業企業和其他35個行業領域安全生產風險報告工作,建立企業掃碼自查、基層網格掃碼檢查、部門精準執法的風險治理“三位一體”模式,提升風險管控質量。
化解信訪積案。創新方法、過細工作,全力鈍化和化解歷史積案和群體性信訪糾紛,持續做好信訪積案攻堅化解和群體矛盾跟蹤穩控工作,堅持控增量、減存量,力爭全年化解信訪個案3個、涉眾型案件2起;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不斷鞏固和提升平安建設水平。
五、多措并舉強擔當,在抓好作風效能上下功夫
堅持依法行政理念。全面深化法治街道建設,不斷提高街道依法行政工作水平。以“八五”普法為契機,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活動,深化政務公開,提高政府公信力。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將建議提案的落實落細轉化為推動街道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提升民生服務水平。對標“微幸福”民生工程項目、“15分鐘醫保服務圈”、“辦不成事”反映專窗建設等具體要求,用心用情辦好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文化便民服務等領域10個民生實事項目,認真落實,扎實推進,持續激發奮勇爭先的精氣神,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回應群眾期待。
錘煉優良工作作風。大力開展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深入推進“爭效率,求效能,創效益”的作風建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細化內部街道內控制度,整治身邊不治之風,保持清正廉潔的為民形象,著眼提高干部隊伍綜合素質,切實增強街道上下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作風建設推動發展效能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