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梁溪區財政局2023年度工作總結
發布時間:2023-12-22 10:24 來源:區財政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 信息索引號 | 04618780/2023-02510 | 生成日期 | 2023-12-22 | 公開日期 | 2023-12-22 |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梁溪區財政局 |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
| 內容概述 | 無錫市梁溪區財政局2023年度工作總結 | ||||
區財政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加力提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全力以赴穩增長、抓收入、保運轉,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持續保障區、街兩級財政平穩運行。
一、“三加三提”錨定目標增收入
一是加強目標考核導向。召開年度全區引稅護稅工作會議,明確財稅目標,強化攻堅季度、半年度等關鍵節點目階段性目標。
二是加快重大稅源轉化。加大對企業股權轉讓、資產轉讓、土地增值稅清算等重大一次性稅源進行摸排,做到定期摸查,部分稅源做到每周摸排或每日跟進,全力抓好大額稅源轉化。同時進一步加強對轄區基金公司與對外投資企業持股及退出情況的梳理和監測,引導稅收回流。
三是加大配合協作力度。配合市場主體信息排查,做好聯合執法,協同推進“個轉企”等工作,提高納稅人的稅收遵從度。參與重點項目招引政策會商,加快成熟稅源引育。
四是提效存量稅源管控。進一步加大重點企業服務和走訪力度,強化穩心留根。強化對房開項目的全流程跟蹤,做到“一項目一檔”。強化建筑業綜合治稅,對投資類項目開展排查。
五是提能征管保障水平。進一步加強稅收征管保障平臺的數據采集、信息歸集能力,為做深做細稅收征管打好基礎。組織開展協護稅工作專題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專業能力,提升工作效能。
六是提質非稅收入工作。將法院罰沒系統及會費、捐贈、社團三類票據納入統一的非稅系統,實現全區所有行政事業單位的非稅均處于同一系統運行和監管。
二、“雙管齊下”保障民生促發展
一是支出有力保障民生普惠。不斷擴大教育資源供給,助力錫引工程,為轄區內用人單位引進符合條件的大學生發放租房補貼。支持疫情防控、社會保障,保障全區疫情防控經費支出,及時撥付陽光扶貧資金、涉軍人員及事務資金。支持項目建設、城市更新,及時撥付項目建設資金。
二是政策發力提振發展信心。積極貫徹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強化政策宣傳、優化服務舉措、保障資金落實,提振企業發展信心。積極應對印花稅新政,全力支持出臺支持我區商貿企業發展的印花稅政策,加大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確保政策紅利精準“落袋”。
三、“四項舉措”提升管理促改革
一是預算管理提質增效。不折不扣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推動預算安排更精準、更科學,提升資金績效。按照“支出預算余額控制支出指標、支出指標余額控制資金支付”的控制機制,實現預算指標管理全流程“順向可控,逆向可溯”的記錄、控制和反映,規范預算管理行為。將街道財政最基本、最核心業務納入省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實現預算管理一體化全覆蓋。加強重點績效評價工作,不斷提升績效評價質量。
二是資產管理有力有序。持續推進鎮街國有資產專項治理,進一步理清底數、規范管理、完善機制、提質增效;持續推進國企改革,合力推動街道平臺提級管理;深化推進經營性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有序推進存量資產盤活,及時掌握資產盤活動態情況,加大盤活力度。
三是政府采購規范透明。持續推進政府采購“全市一張網”,完善全流程功能平臺,有效降低投標人的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做好政府采購框架協議采購工作,積極落實運用政府采購支持鄉村振興政策有關要求。
四是投資評審高效嚴謹。嚴格規范評審程序,優化工作體系,促進評審工作保質提速。
四、“穩運行建機制”守牢底線防風險
一是多措并舉確保財政綜合平衡。合理安排支出預算,優先保障“三保”等剛性支出,確保財政綜合平衡;建立覆蓋全區的財政運行監測機制,持續關注庫款規模,切實加強資金調度;進一步健全厲行節約長效機制,壓縮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支出。
二是多維聯動保障資金網絡安全。開展街道資金安全專項檢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開展網絡安全保障專項行動,進一步防范化解財政網絡安全風險。
三是多管齊下加強債務風險管控。落實年度債務化解計劃,完成化債目標任務;強化經營性債務管控,嚴控全區經營性債務總規模;進一步梳理和置換全區融資綜合成本偏高的債務,減少成本支出。
五、“三項堅持”注重黨建強作風
一是堅持“領學+自學”,全面推進主題教育。構建領導班子領學、黨支部深學、黨員干部自學的理論學習模式,利用“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讀原著、悟原理,讓理論學習“深”起來。
二是堅持提升本領,順利舉辦系列業務培訓。舉辦全區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系列培訓,進一步增強財政干部理論素養、廉潔意識、業務能力和實踐本領,更好為梁溪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
三是堅持服務群眾,深入開展“大下訪”活動。建立健全“平時聯系、重點掌握、依法處置、妥善化解”的長效管理機制,認真傾聽信訪對象訴求,推動解決群眾難題、化解群眾信訪積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