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街道2023年工作總結和2024年工作思路
發布時間:2024-02-20 13:46 來源:無錫市梁溪區惠山街道辦事處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 信息索引號 | 04618780/2024-00254 | 生成日期 | 2024-02-20 | 公開日期 | 2024-02-20 |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惠山街道辦事處 |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
| 內容概述 | 惠山街道2023年工作總結和2024年工作思路 | ||||
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惠山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高質量發展,堅持高標定位、高點謀劃、高位推進,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獲評無錫市首個新僑創新創業園、梁溪區2023年二季度真抓實干獎、梁溪區城市更新先進單位、梁溪區政務誠信典型街道等省市區級榮譽。
一、聚焦高質發展,新舊動能提速轉換
經濟運行持續向好。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市二類街道月度排名總體良好。1-12月,完成限上零售業銷售額128.7億元,總量全區占比第一;規上工業產值18.85億元,同比增長6.6%;固定資產投資37.83億元,同比增長7.96%。1-11月,完成規上服務業營收23.35億元,同比增長19.35%,增速全區第一;一般預算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24.25%。
招商引資精準發力。引進超億元投資類產業項目4個,其中50億元項目1個(惠山古鎮三期),10億元項目1個(惠山古鎮文旅綜合開發項目一期新建工程)。引進引領類項目3個,包含老舍茶館、花園餐廳2個首店。謀劃布局3家小型特色園區建設,紅船場活力園區實現“竣工即入駐,開園即滿園”,梁溪6空間數字科創園招引注冊東和欣等15家企業,三毛紡地塊完成房西清退,籌備建設以高新科技為主導的大有科創園。
科技創新賦能發展。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75家,有效高企35家,完成高新產值3.26億、技術合同成交額3.5億。高企申報19家,瞪羚入庫4家,雛鷹入庫5家,完成研發投入6380萬元,排名全區第一。國家級海外人才工程有效申報13名,成功入選1名,取得歷史性突破。入選市“太湖人才計劃”科創領軍人才2名、優秀鄉土人才2名,經“太湖杯”大賽引進2名人才落地。
二、聚焦建管并舉,人居環境加速改善
宜居品質顯著提升。順利推進18個老舊小區改造,面積21.59萬㎡,惠及居民約2200戶。超額完成既有住宅增梯目標任務,竣工32臺、正在施工2臺、完成審批4臺。配合推進水晶雅苑沿河游園打造,滿足群眾濱水活動需求。高標準爭創全國文明城市,開展公益廣告專項整治,累計發現整改問題328個。
征地拆遷取得成效。全年累計完成住宅簽約1188戶,約7.8萬㎡;非住宅簽約19家,約1萬㎡,完成量全區排名靠前。全面完成8塊土地出讓的化清注銷任務(威孚AB、CD塊、威孚商品房地塊、夾城里B塊、惠山古鎮4個地塊)及2024年即將出讓地塊(運河灣西側地塊1、2)的化清任務。
城市管理精耕細作。探索橋下空間管理路徑,錫山大橋、江尖大橋、盛新大橋橋下空間分別獲市、區級紅榜。強化停車秩序規范管理,體育公園周邊、西水東商業街二期熱點區域停車分別獲市、區級紅榜。構建垃圾分類長效機制,聽松坊小區垃圾分類項目獲區級紅榜。加強住宅小區綜合治理,惠暢里小區住宅小區管理項目獲區級紅榜。緊抓工地隱患排查整治,XDG-2022-34號地塊開發建設項目獲區級紅榜。
生態環境提檔升級。探索智慧治水模式,引入無人機對重點河道進行動態巡查,2023年轄區18個斷面,V類水以上占比83%,均值排名全區第三,其中國考斷面Ⅲ類水及以上占比100%,轄區錫豐浜被評為無錫市美麗幸福示范河湖、無錫市美麗幸福河湖測評紅榜(第六批)。加強對曹張國控點周邊情況的監管,空氣優良天數比例82.3%,排名全市第三。
三、聚焦清零見底,平穩態勢持續鞏固
安全形勢保持平穩。統籌推進重點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廠中廠、“兩易一密一新”場所等安全生產突出問題聯合攻堅,累計整改隱患6314條,立案14起,罰款12萬元。持續推進“老大難”問題銷號整改,全面完成錦侖大酒店高層樓宇消防隱患整改、晨曦幼托中心危房加固、公安水上分局“瓶改電”。
平安創建力行見實。著力提升網格化管理服務水平,構建“一網覆蓋”四級組織構架,搭建“網格+警格”服務站、惠風調解室等“四大平臺”,坐實“1+N”多元化解、“點單式”供需對接等“五步走戰略”。強化矛盾糾紛調處,受理并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300余起,開展反詐進企入戶宣講活動20余場,發放宣傳資料超5萬份,轄區治安案件數量大幅下降。
四、聚焦為民解憂,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就業指導做細做實。分類精準開展就業創業服務,就業援助272人、靈活就業參保526人,自主創業1162人。建好西水東城社區“家門口公共就業服務站”,組織“春風行動”“樂業惠山”“人才夜市”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5場,發揮企業微信群、社區網格群資源,為用工、求職雙向需求搭建平臺。鼓勵轄區企業參與“創響無錫”創業大賽,其中一去二三(無錫)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獲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
民生保障用心用情。兜牢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發放低保對象救助金479.59萬元、慰問金14.1萬元,辦理臨時救助38戶,51名困境兒童實現應保盡保。廣泛開展為老服務,打造全區首家醫養結合養老綜合體,新增曹張片區鄰里助餐中心1家、家庭養老床位64張,為256戶老年家庭提供居家上門服務,走訪慰問企業退休人員5222人次。
政務服務貼心舒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街、社兩級便民服務中心綜窗改革、“一件事”改革,推進“15分鐘醫保服務圈”“社區醫保公共服務點”建設,打造蓉運壹號文化園區“24小時政務服務驛站”。扎實推進“微幸福”民生工程,完成造船二村污水泵增設、元康弄燃氣管道改造等項目41個,群眾滿意率100%。
2024年主要工作
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惠山街道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緊跟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圍繞黨建引領、經濟貢獻、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城市更新、民生福祉等重點塊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升文商旅融合品質,勇立數字經濟潮頭,加大社會治理力度,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動能。
一、堅持招商穩商、項目引領,匯聚經濟發展“強動能”
優化產業布局。立足轄區資源稟賦,構建“一灣兩街五園”空間布局新藍圖。“一灣”——結合梁溪運河灣片區整體改造,以惠山古鎮文商旅綜合開發項目為重點,打造惠山、運河融合共生的河灣“新生態”。“兩街”——以構建全齡友好街區為抓手,聚焦未來社區建設,重點打造西水東紅色街區和曹張里“網紅街區”。“五園”——以產業集聚與稅收貢獻為核心,著力打造小型特色園區,推進紅船場活力園區、融騰財富中心、梁溪6空間數字科創園、大有科創園(三毛紡地塊)建設,推動蓉運壹號園區能級提升。
加強招才引智。主動融入古運河度假區功能區建設,圍繞新消費、新業態、新經濟、新場景,把準招引方向,完善招商體系,協助轄區園區、樓宇、街區等載體開展現代產業項目招引。實施“人才+項目+產業”引才策略,向內挖潛、向外引源、向上爭取,借助第三方海外人肪資源,推動招才引智工作跑出“加速度”。
助力企業發展。完善重要企業聯絡代辦制度,項目化、清單化、節點化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積極對接基金公司和第三方專業機構,用好用足企業扶持政策,做好相關配套服務。全力挖潛增效,集中力量培育“四上”企業,及時“松土施肥”,助力企業更好扎根生長。強化走訪服務,“零距離”和企業家交流溝通,為企業紓困解難、減負增效。
二、堅持精品建設、精細管理,擦亮城市品質“新成色”
穩步推進城市更新。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既有住宅增梯等工作,讓群眾“安居”更“樂居”。針對蓉湖新村、揚名中心小學西側、李家浜底等征收項目,找癥結、出思路、想辦法,努力攻堅破局。做好太湖廣場北側地塊一期A塊、太湖廣場北地塊二期,及3個學校擴建項目的征拆工作。
提質提標城市管理。融合網格化管理制度、數字化應用體系等,不斷探索精細化管理路徑,強化多元聯動,協同推進短板弱項整改。進一步優化停車秩序,結合轄區實際,通過整合有限資源,協調錯時停車、科學施劃車位、擴容現有停車場,重點推進惠峰路零碳計劃新能源充電驛站建設,營造文明道路交通環境。
鞏固提升環境質量。堅決扛牢治污主體責任,明確方案、對賬銷號,狠抓中央、省市區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面落實國控點周邊精細化管控,高標準整改道路揚塵、污染排放等問題,筑牢大氣污染防治屏障。構建“管水、治水、護水”河道治理模式,做到因河施策、一河一策,切實守護碧水清流。
三、堅持防微杜漸、警鐘長鳴,織密安全穩定“防護網”
緊繃安全之弦。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和檢查頻次,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深入開展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建筑工地、“九小”場所、危舊房屋、消防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持續推進燃氣管閥更換、居民用戶灶具更新,查隱患、堵漏洞,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夯實平安之基。進一步織密網格化管理體系,加強統籌協調,健全完善機制,引導黨員入網、居民入格,打通“神經末梢”,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牢抓“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楓橋經驗精髓,推動矛盾化解與源頭治理融合并進,嚴防各類矛盾糾紛蔓延升級、匯聚激化。
四、堅持優化服務、惠民利民,答好急難愁盼“民生題”
完善公共服務供給。落實穩崗擴崗促就業,通過組織“春風行動”招聘、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渠道搭建就業“橋梁”,推動經濟發展與穩定就業良性互動。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動“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建設,優化蓉運壹號創業孵化基地“RONG青創驛站”,服務轄區青年人才,不斷提升品牌“磁吸力”。
強化民生兜底保障。堅持需求導向,推進“原居享老”,打造家門口“10分鐘老齡服務圈”。加快建設養老服務綜合體,擬新增助餐中心1個、助餐點2個。落實特殊困難群體每周巡訪幫扶機制,鼓勵受助對象自主創業,在“托底式”保障的基礎上,提供“活血式”援助,幫助實現自我“造血”。
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大力推廣“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平臺,精簡審批要件、壓縮辦理時限,形成線上線下集成融合的新型服務體系,引導群眾在線提交或辦理業務,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專業、貼心的服務。健全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系列制度,持續提升窗口整體形象和優質文明服務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