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全過程監管,國內首個團體標準!行業首創數據中臺!
發布時間:2024-07-15 15:26 來源:梁溪生態環境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隨著《土壤修復管控工程全過程監管數據接入規范》的正式發布、無錫市梁溪區土壤污染修復治理全過程監管平臺的正式上線運行,梁溪區在國家“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上又邁出堅實的一步,在土壤修復全過程監管方面也進入了智改數轉的新階段。
標準引領,全面規范數據接入
歷經7個月的現場調研、技術分析、驗證測試、專家評審,梁溪生態環境局牽頭省環境工程公司、市太湖湖泊公司等單位編制的《土壤修復管控工程全過程監管數據接入規范》正式發布。該規范明確了土壤修復管控工程中大氣監測、噪聲監測、水質檢測、土壤監測、外運土壤運輸過程監控、工況視頻監控、熱脫附及地下水抽出設備監控等類型監測監控手段的布點、參數、設備選型、監測方式、監測頻次要求,制定了土壤修復管控工程數字孿生接入標準,統一了監管數據與智慧平臺的數據傳輸規范。
該標準是國內首個梳理規范土壤修復管控工程各方面環境監管數據的標準規范,為土壤修復管控工程的治理效果、修復方式、時序進度、二次污染防治、安全生產積累第一手數據,為地塊效果評估、開發利用提供最可信的原始臺賬。
中臺支撐,全盤模擬孿生實況
為確保土壤修復管控工程監管數據應聯盡聯、算無遺策,梁溪生態環境局組織建設的行業首個集成各種類型土壤修復管控工程的分布式監管平臺——梁溪區土壤污染修復治理全過程監管平臺已完成數據中臺建設并上線運行。平臺完整編制了土壤修復管控工程監管數據資源目錄,制定了完善多樣的數據接入方案,既建成了監管數據接入的支撐載體,也搭建了數據治理分析的智能模型,同時提供了模塊化、清單化配置的數字孿生解決方案。
該平臺攻克了批量外運土壤全生命周期監控、原位熱脫附數據黑箱采集等技術難題,后續將結合新開工的土壤修復工程數據,在數據分析、監督執法、風險預警、應急處置方面不斷完善,成為“生態環境部門管的住、業主單位用的好”的一站式土壤修復AI智慧決策平臺。
制度保障,全鏈閉環工程管理
梁溪生態環境局發布《關于全面開展土壤修復管控工程全過程監管數據接入的通知》,明確全區新啟動的土壤修復管控工程務必按“報送修復方案的同時報送數據接入方案”“核定工程預算的同時核定數據接入預算”“啟動修復工程的同時啟動數據聯網上傳”“開展修復工程的同時開展數據接入運維”的“四同時”要求開展監管數據接入工作。
監管數據接入的工作要求,既支撐了生態環境部門對土壤修復管控工程的閉環管理,也推動業主單位、施工單位進一步規范修復行為、加強二次污染防治、確保修復效果,同時為生態環境部門探索土壤污染防治領域非現場執法積累了數據模型基礎。
梁溪生態環境局將持續立足改善城區土壤和地下水生態環境質量,以削減全區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存量為目標,用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動土壤修復管控工程保質保量實施。同時在完善體系標準、健全監測網絡、加強環境執法、強化科技支撐等方面不斷提高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監管能力,在國家“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中,推進土壤環境信息化智慧化能力建設的梁溪新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