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惠山街道法治政府建設報告
發布時間:2024-12-26 13:15 來源:無錫市梁溪區惠山街道辦事處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 信息索引號 | 04618780/2024-02137 | 生成日期 | 2024-12-26 | 公開日期 | 2024-12-26 |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惠山街道 |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
| 內容概述 | 2024年度惠山街道法治政府建設報告 | ||||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根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的總體部署要求,惠山街道以推進依法行政為重點,緊緊圍繞上級政府布置的各項工作安排,助推法治政府建設,為高質量發展夯實法治基礎。現將我街道推進法治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法治政府建設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惠山街道按照區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的決策部署,認真落實上級黨委、政府關于法治建設的各項要求,將開展法治建設作為推動街道依法治街、依法行政,進一步夯實基層法治建設的重要抓手,堅持依法治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圍繞建成“執法嚴明、公正公開、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總體目標,不斷夯實基礎,補短板、強弱項,扎實推進法治建設各項工作,著力打造法治街道,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壓實法治建設責任
將依法治理工作列入街道重點工作項目,成立惠山街道黨工委全面依法治街委員會,健全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機制,使依法治理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嚴格落實“三重一大制度”,即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大額資金的使用,必須經黨工委會議集體討論后做出決定。將依法行政工作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和干部年度考核,落實工作經費,保障工作有效有序開展。健全法治網絡,根據“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形成主要領導負責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局室部門配合抓的工作局面,各部門各社區的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對各部門各社區推進依法治理工作負總責,并指定專人負責具體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的層級工作體系,做到依法治理工作整體有人抓,具體工作有人做,保證依法治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堅持法治引領,確保決策依法合規
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議事原則,落實重大決策和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街道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街道年度重大建設項目計劃的方案審定均由黨工委會議充分討論后作出。建立重大行政決策的合法性審查制度,黨工委做出重大行政決策前,均進行合法性審查。聘請法律顧問團隊,為街道提供法律審查服務,未經合法性審查或者經審查不合法的,不做出決策,以保證決策程序的規范化、民主化、合法化,持續提升安全生產、信訪穩定、社會治理服務體系構建等各項工作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三)加大宣教力度,強化學法守法意識
1、落實普法責任。建立“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印發《年度普法工作重點》,擬定宣傳教育工作計劃,進一步明確各部門普法主體職責和工作機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
2、創新法律宣傳。以“敬老月”“助殘日”等活動為載體,利用好村(社區)現有的法治道德講堂,每月至少兩次深入社區開展法律知識宣講活動。實現“線上+線下”雙向聯動,線上利用“大美惠山”微信公眾號、“法潤民生”微信群等各類線上宣傳媒體對法治建設進行宣傳報道;線下利用社區優勢,在11個社區建設法治廣場、法治公園或法治小游園等,同時定期利用櫥窗、專欄、黑板報刊、電子顯示屏等進行法律宣傳。
3、強化隊伍建設。聚焦“關鍵少數”,健全黨政領導干部學法制度,把法治政府建設列入街道領導班子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中心組學習法律知識和法學理論,每年不少于四次,組織機關干部開展普法知識講座。面向“絕大多數”,組織160名社區法律明白人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培訓,多形式、多內容、多層面進行法治培訓。
(四)深化效能建設,提升法治服務水平
1、依法完善行政制度體系。今年以來,街道為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按照上級要求,結合街道實際情況,整合各科室職能,理清法定工作職責,避免工作推諉扯皮,全面提高工作效能。
2、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創新網格化服務治理。優化便民服務中心窗口的服務,實現便民服務中心集中接件、受理、辦結取件等職能整合,形成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的審批管理機制。落實政務信息公開制度,明確各項審批依據、程序、期限、申請材料、工作流程、辦結時限等,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強化窗口辦事紀律,實行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
3、全面推行首問責任制和告知承諾制。認真落實首問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和社會評議制等政務服務制度,堅決杜絕“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風。
(五)推動矛盾化解,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1、規范矛盾化解體系。加強人民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建設,通過整合資源、明確職責、規范流程,確保矛盾處理質量。認真貫徹執行《人民調解法》《信訪條例》《江蘇省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規則》等規定,明確矛盾事項范圍、矛盾事項要求、矛盾事項辦理流程、上級交辦事項處置,進一步規范矛盾處置工作,提升依法辦理水平,維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目前街道、社區兩級人民調解組織健全、配備有專、兼職人民調解員和一社區一法律顧問,能及時有效地排查并化解矛盾糾紛。
2、擴展矛盾受理方式。充分依托“大調解”組織網絡,利用“社區網格化管理”平臺,堅持開展經常性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始終貫徹抓早、抓小、抓苗頭,確保“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深入推行“陽光信訪”,受理案件可在網上實時查詢、跟蹤、督辦、評價;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健全訪調對接機制,組織開展信訪突出問題大化解大突破專項行動,推動信訪積案攻堅化解;扎實開展“公調對接”,進一步強化了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力度,最大限度化解了各類矛盾糾紛。
3、多形式開展矛盾調解。推進社區法律顧問進網格,實現矛盾糾紛網格化排查管理,進一步加強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針對轄區個別小區內的物業矛盾糾紛,街道以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為依據,向群眾釋法說理,引導其采取合法途徑維護自身權益;在指導住宅小區業主委員會換屆或推進業主自治的過程中,街道堅持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協調溝通,合情、合理、合法地化解矛盾,依法處理業主聯名申請自治事項。
4、建強矛盾調解隊伍。街道建立28人的普法志愿者隊伍,同時按照社區一網格一個法律明白人的標準建立了160人的法律明白人隊伍,切實讓法律及時充分進入到家家戶戶,以法律為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今年以來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049起,調解成功1035起,調解成功率98.7%,無矛盾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截止到12月20日共接到12345投訴件約6500件,均已妥善處理。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領導干部法治能力需要提高。對法治政府建設的緊迫性認識不足,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有待加強。
二是法治宣傳形式有待豐富。普法針對性、實效性不強,高質量的普法宣傳措施和形式較少,“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落實需更創新舉措。
三是依法行政能力需要增強。一線人員執法水平有待提高,基層法治工作隊伍力量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強化認識,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黨政領導帶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把法治建設擺在全街道重要位置,主要領導主持召開法治政府建設會議,親自部署年度工作任務,明確街道各部門的法治建設職責,把法治建設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動上。
二是強化監督,以更嚴的標準要求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強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督,抓實法治建設考評督察,將法治建設成效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內容,不斷把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進一步發揮法律顧問在重大決策和重大行政行為過程中法律審查的作用,通過專業的法律指導有效規避行政風險點,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是強化服務,以更實的惠民舉措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堅持法治為民,著力依法解決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問題。深入推進法治文藝進社區,開展多樣化的法治宣傳,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喜聞樂見的法治產品。進一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扎實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為基層解難題、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推進法律援助“應援盡援”,不斷增強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幸福感。
四是強化學習,以更強的法治能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落實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制度,強化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帶頭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加強法律專業人才的溝通聯系,定期組織法律知識集中培訓學習,加快街道法治隊伍建設程度,不斷提高領導干部法律知識水平和運用法律知識開展工作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