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梁溪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2024年工作總結和明年工作打算
發布時間:2025-01-24 13:29 來源:文化體育和旅游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 信息索引號 | 04618780/2025-00120 | 生成日期 | 2025-01-24 | 公開日期 | 2025-01-24 |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梁溪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 |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
| 內容概述 | 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區文體旅游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堅持守正創新,為建設“文化強區”奮棹篤行,聚焦提升文體旅游新質生產力,不斷推進文商體旅高質量融合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成效。 | ||||
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區文體旅游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堅持守正創新,為建設“文化強區”奮棹篤行,聚焦提升文體旅游新質生產力,不斷推進文商體旅高質量融合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成效。
一、2024年工作情況
(一)黨建引領業務工作高質量開展。
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深入學悟體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論述和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等重要會議指示精神,嚴格按照區委工作部署,結合《梁溪區文體旅游局黨支部黨紀學習教育學習計劃》,圍繞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健全加強“一把手”和領導班子負責制度。厘清夯實主體責任,圍繞梁溪“城市原核”高質量發展這一中心,重申全面從嚴治黨“三重一大”事項,結合領導分工和科室專職,優化責任分配,提升治黨效能。抓緊抓好思想教育。以“作風深化年”為切入點,抓好思想建設關鍵點,堅持不懈推進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持之以恒加強黨性教育。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制度、黨組學習制度,嚴肅黨員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制度,加強黨員干部民主生活會的日常管理,創新形式和載體,提高黨內組織生活的實際效果。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將意識形態工作與業務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加強輿情研判和宣傳輿論陣地管理。嚴格按照要求落實黨性定期分析制度、黨員活動日制度、黨員談心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費收繳制度和黨務公開制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做好黨外干部的培養和使用工作。
(二)文化活動普惠出彩,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打造梁溪文藝品牌。落實無錫市“情韻江南”系列展演15場,“閱享梁溪”等6大閱讀品牌100余場,全民廣場舞大賽、全民歌唱大賽、吉他彈唱大賽等其他品牌活動205場,服務41.9萬人次。推出“梁辰美景 溪有人間”文藝精品下基層系列演出18場,組織“盛世耀中華 贊歌頌祖國”2024年度梁溪區全民歌唱大賽等大型群文活動;開設“歡樂藝課堂”“溪望夜校”121門精品課程,普及超15000人次。
提質在地文化載體。文化場館服務人次數超700萬。文化劇場全年舉辦50余場活動,同比增長80%。成功落地“無樂不歡”元旦音樂會、“幸福梁溪·相約有你”2024梁溪區特色文藝團隊展演系列、第二屆全國吉他藝術節、“藝彩紛呈 共享美好”無錫市公益性小劇場等演出。提升商圈展演水平,開展2024 ChinaJoy Cosplay超級聯賽、春聯書贈賀新春系列活動、“錫有青年 野趣狂歡”五四專場演出、“運河映明月 梁溪傳雅韻”中秋詩會等人氣展演。“人均接受文化場館服務次數”超8次/人,完成高質量考核標準。
列陳特色文媒展覽。共舉辦展覽50場,服務超35萬人次。其中,新梁溪書畫研究畫院2024新年書畫展、錫澳繪丹青—無錫澳門青年書畫交流展、2024首屆“運河杯”青少年書畫展、“尋美中國·水印梁溪”——無錫版畫精品回顧展等書畫展26場,第二屆大運河攝影展、“筑夢奧運·共享未來”無錫體育冠軍墻等梁溪主題展覽3場,一本書的誕生、仇英書畫作品展、國家功勛人物展等其他展覽22場。
提升數字文化服務水平。區圖書館引進歌德電子借閱機、歌德報刊借閱機等智慧數字化設施,新建“讀聯體”“超星讀書”“梁圖微服務”等新媒體服務渠道。區文化館聯動江蘇公共文藝云,直播15場,實現云服務共享,充分利用超星資源庫,提供24小時文化數字資源傳遞服務。以微信公眾號和梁溪文化服務公共數字平臺為載體,形成全功能閉環系統。
(三)文化產業高質發展,營商環境更加優化。
截至目前,梁溪區共有10586家文化企業,較“四經普”提升85.6%。在庫規上文化企業137家,實現營業收入72.08億元,同比增長5.3%,利潤總額1.14億元。
強化政策扶持。修訂完善2024區級文化產業政策相關條款,增補區級產業政策對電競產業及重大賽事的政策扶持。完成2023年度市文化產業扶持資金發放工作,共向8家企業、15個項目發放1706.44萬元扶持資金。組織并指導區文旅集團《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提升改造》《運河文化藝術館及遇見古運河博物館》等5個項目申報2024年江蘇省旅游產業發展基金項目。指導泛亞信息技術江蘇有限公司申請“蘇旅貸”文旅企業入庫,申請貸款需求600萬元。組織申報2024年度無錫市文化產業發展扶持資金,推薦無錫市櫻花卡通有限公司等19家單位共計29個項目申請扶持資金2307.52萬元。推薦區文旅集團惠山古鎮文旅綜合開發項目一期新建工程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文旅設備更新項目。
創建示范榮譽。組織、指導區文旅集團崇安寺《城市原點解碼人文經濟新路徑》項目申報江蘇人文經濟入庫案例;推薦指導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申報第四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建設單位;指導惠山古鎮文旅綜合開發項目納入省文旅廳發布的2024年重點文旅產業項目名錄;指導2023中國旅游城市美食文化發展論壇暨梁溪金秋美食節、“奇妙夜梁溪”2024大運河城市定向賽、“躍動錫城”2024全民健身運動會龍舟賽、長三角皮劃艇邀請賽、惠山泥人福喜文化主題餐廳、方圓薈甜都zone二次元主題街區、紅船場園區等申報江蘇文旅消費熱力觀察優秀案例。
注重企業培育。加強對北倉門生活藝術中心、紅船場生活園區、蓉運壹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文化產業園區的調研,走訪轄區無錫市櫻花卡通有限公司、無錫白名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重點文化企業60余次。
強化項目招引。由局主要領導牽頭,赴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多個城市招商考察,與40余家企業談判50余次。目前我局招引企業18家,均已入重點招引項目庫,已開票11家企業,開票率為68.8%,開票總額近1400萬元。映月文化已完成入庫工作,雪松之旅即將上規。在談項目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等19家,儲備項目惠汕體育等7家。
推動項目建設。關注跟蹤110個文商體旅高質量融合發展項目,總投資超500億元,重點推進惠山古鎮文旅綜合開發項目、環城古運河慢行系統進行綜合提升改造項目。全程跟進三場館一樂團項目建設。運河灣文化藝術中心項目方案3家單位已進入二次修改階段;區美術館建設場地調查已完成,規劃調整方案已出具,正編制土壤調查報告;區體育中心概念方案已確定,正落實設計費付款手續,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工作進行中;區民樂團籌備《無錫梁溪文旅集團2024年度原創民族樂編排及展演》項目進度已完成50%,持續推進楊蔭瀏音樂藝術館設計陳展工作。推出3條新質生產力旅游線路。利用惠山古鎮三期建設、梁溪河沿岸提升改造以及梅里古鎮項目的延伸拓展,將現有古運河內河線路西進至惠山古鎮、梁溪河。開通黃埠墩旅游新景點。聯動本區企業櫻花卡通有限公司,推出文旅賽事IP吉祥物“梁小喵”,獲得全年齡段受眾好評。截至目前蓉運壹號入駐企業183家,營業收入4.5億元,同比提高80%。北倉門文化產業園入駐企業40家,營業收入0.72億元,同比提高50%。
(四)體育事業多維推進,綜合實力不斷攀升。
保障全民健身設施管建。結合我區老舊新村改造等人群集聚度較高的公共活動場所,完成列入市、區級為民辦實事300個更新項目和設施的統計和現場核查工作,今年共新建更新全區室外健身路徑508件,同比提高28.6%,處理報修工單40件。完成環城古運河健身步道先導段建設,完善大運河運動帶基礎體育設施,推進徐巷智慧公園升級。
打造賽事品牌矩陣。成功主辦2024年“梁溪杯”小籃球邀請賽、2024年無錫市青少年陽光體育聯賽小學生乒乓球錦標賽、第八屆“梁溪杯”足球系列賽達標賽等賽事活動。協同區委宣傳部、古旅辦等部門,舉辦無錫2024·WDSF世界青年霹靂舞錦標賽、2024年“飛向北京·飛向天空”全國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競賽活動(無人機項目)總決賽等。聯動省登協等協會,開展“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勇攀高峰”江蘇省攀巖俱樂部聯賽、江蘇省空手道俱樂部聯賽(無錫站)等系列活動;配合市體育局,完成2024“無錫杯”足球、籃球聯賽組織保障工作。成功舉辦“運河時光里 梁溪City walk”——2024梁溪區全齡友好“行走大運河”活動,“躍動錫城”2024全民健身運動會龍舟賽、長三角皮劃艇邀請賽,“奇妙夜梁溪”2024大運河城市定向賽,運河槳板系列賽(無錫站)暨“躍動錫城”2024無錫全民健身運動會槳板、賽艇賽等大運河系列品牌賽事活動,帶動經濟效益超5000萬元,塑造新場景、拉動新消費、促進新經濟。
(五)旅游業態持續拓展,服務質量增幅明顯。
今年全區接待游客超6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8%以上;帶動消費700億,同比提升9%。
加大文旅資源推介力度。啟動“你好!中國”——2024大運河主題旅游海外推廣季,2024年全球旅行商大會得到海內外40余家媒體的宣傳推介,并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和日本大阪市中央區難波分別投放戶外巨幕,全天滾動播放無錫梁溪文旅宣傳片。“樂游無錫 美好假期”金秋惠民旅游季系列活動、維京郵輪首游梁溪,“運河游禮”國際旅游購物中心落地開業,提升梁溪國際化旅游首位度。持續推出《梁溪48H》系列視頻,拍攝梁溪主題宣傳片。赴上海、北京、西安等地參加“樂游無錫”2024年無錫文化旅游系列推介活動,豐滿梁溪對外氣質。
保障旅游行業健康發展。推進“無廢”創建,城中皇冠假日酒店和崇安寺景區已成功申報“無廢酒店”和“無廢景區”。護航崇安寺景區和清名橋古運河景區4A級景區評定。全年共完成旅行社備案及注銷審批16家,解答各類旅行社相關問題咨詢180余次。對星級酒店、等級景區共進行6輪次安全檢查,抽查旅行社70余家次,參加旅行社非法集資聯合檢查5次。
(六)文化遺產有序活化,梁溪文脈有力賡續。
“四普”工作有序推進。召開梁溪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已爭取100萬元普查經費用于開展實地調查,已完成數字普查體系構建、采購計劃申請和需求意向公示。完成區不可移動文物名錄175個點位統計工作。
文物古建保護態勢良好。全區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4處,市文物保護單位47處。完成陸定一故居、陳氏舊宅、徐建寅故居的修繕工作。召開錢鐘書故居應急防護工作協調會,完成望磚加固、安全評估。協調崇安寺三期侯桐少宰第、秦氏舊宅的恢復工程,臨時建筑已移除,預計11月底開工,持續8個月。加強大窯路窯群遺址的日常養護,已完成馮外窯、殷四房窯及17號窯的搶險加固工作。完成全區田野文物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和基礎保護工作。發布梁溪區《文物保護員管理辦法》,健全文物保護管理體系。
文物活化利用穩步推進。跟進“產業合伙人計劃”,舉辦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博物(展示)館項目專家研討會暨項目啟動儀式,創新地標古建展示模式。推進“百宅百院”活化,完成阿炳故居,小婁巷15號、17號、40-1號、56號、62號,無錫縣城隍廟舊址西偏廳利用工作,張效程舊宅推進中。承接錢松喦故居管理運維,召開錢松喦藝術研究會選址協調會。完成大窯路窯群遺址、北倉門蠶絲倉庫等文保單位對于“斗米尺布”中國文物主題游徑建設實施項目的申報工作。重點項目“南尖公園建設工程”已拿到國家文物局的批復。
文博場所專業普惠程度提升。完成博物館盤庫建檔工作臺賬。開展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組織參加“2024博物知旅·品讀博物館”活動。我區70%以上的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截至三季度,服務人次超75萬人次,同比增長102%。泥人博物館開展260余場惠山泥人研學活動,參與超4100人次。
非遺傳承創新多向發力。推薦無錫精微繡、惠山泥人雕塑技藝入選第一批江蘇省傳統工藝振興項目,申報無錫剪紙、高氏外科等16個項目入選第六批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無錫市朱順興食品有限公司入選第三批江蘇老字號。推薦無錫精微繡等參加第二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2024無錫太湖人才發展大會、德國斯圖加特“大運河遇見萊茵河”等7個重大展覽。爭取到非遺保護資金76.9萬元,其中國家級41.5萬元,省級11.6萬元,市級23.8萬元。
(七)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及信訪維穩工作。
壓實安全責任。嚴格落實2024年度文體旅游行業安全生產目標任務,牽頭召開12次安全工作專題會議,開展10次安全生產飛行檢查,傳達(下發)安全提醒函16次,強力推進“老大難”問題整改,提前完成100家重點培訓機構安全整治任務。制定《梁溪區文體旅游領域安全生產責任清單監管實施方案》。持續推進“百團進百萬企業千萬員工”學習宣傳活動,開展局領導安全生產專題宣講2次。召集梁溪文體旅系統從業人員,赴南通開展安全監管培訓1次,在T12長藤密室進行實戰消防演練1次,舉辦急救能力培訓2次,參訓共203人次,提升文體旅領域安全監管能力。
穩促文化業態發展。召開專項整治行動部署會,開展3輪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合規經營約談會,上門執法2次,發布警示名單30家,推動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建設。全部完成安全生產平臺893家企業數、2696處隱患的整改。法定節假日期間共成立32個安全生產督導組。“貝碧嘉”、“普拉桑”雙臺風期間,發布26次公告、檢查69個點位,出動過百人次。召開全區劇本娛樂場所劇本內容整治會議,現場執法菠蘿頭劇本、降臨劇本偵探公司等19家場所核查違規劇本。開展酒吧專項整治行動,集體約談25家酒吧負責人,叫停活塞LiveHouse未經批準舉辦的“亞洲朋克聯合中國”無錫站營業性演出。成立全市首個新型娛樂場所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聯盟和首個新業態行業協會,制作全市首個密室場所安全逃生指南動畫短視頻,制發《劇本娛樂場所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倡議書》和《劇本娛樂場所合規提示函》,主動爭取到市劇本娛樂行業信用評價標準建設試點單位及資金15萬元。
嚴格審批妥處信訪。發放校外培訓審核意見書97份,審核營業性演出257場,劇本娛樂活動告知性備案120家,完成4476本劇本、1172份教材、25家藝體校外培訓機構的審核工作。處理文體旅投訴4054件、信訪506件。針對涉5KM、“中體新薈”等重點主體的上訪情況,聯合屬地街道落實政策宣講和說服工作,協調人次過千。
二、2024年亮點工作
文商體旅高質量融合不斷深化。于紅豆萬花城常態化舉辦“探尋非遺之美,繪就文化之根”非遺活動,于云薖園、大成巷步行街區舉辦“非遺有戲”2024年梁溪區非遺文化體驗月活動,參與人次超萬,其中60%為青少年群體,獲學習強國、紫牛新聞等媒體報道。舉辦“躍動錫城”2024全民健身運動會龍舟賽、長三角皮劃艇邀請賽,共計12支龍舟隊240多名選手參賽,江蘇衛視、無錫廣電等省級媒體,央視13套早午間新聞、央視4套等國家級媒體對賽事進行多次報道,線上線下輻射人群超20萬人次。舉辦“奇妙夜梁溪”城市定向賽,共吸引4100多名參與者,其中外市城市觀光愛好者占參賽總人數47%,帶動日消費額增加300多萬元。舉辦大運河槳板系列賽(無錫站)暨“躍動錫城”2024無錫全民健身運動會槳板、賽艇賽,參與人數3159人,選手300人,其中外地人士占比超過80%,獲新華日報等省級媒體重點報道。導入新型賽事,舉辦“魅力江蘇 最美體育”“勇攀高峰”江蘇省攀巖俱樂部聯賽,觀賽突破2000人次,首次將省攀巖俱樂部聯賽落戶梁溪、首次在錫城商業體舉行攀巖賽事。
行業監管模式創新高效。成立全市首個新型娛樂場所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聯盟和首個新業態行業協會,制作全市首個密室場所安全逃生指南動畫短視頻,制發《劇本娛樂場所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倡議書》和《劇本娛樂場所合規提示函》,成為市劇本娛樂行業信用評價標準建設試點單位。針對行業“老大難”問題,制定《梁溪區藝體類培訓機構安全監管攻堅方案》。赴南通開展安全監管培訓1批次45人次;在區圖書館組織急救能力培訓2批次120人次;在揚名街道開展校外培訓機構辦證培訓會,涉40家機構;組織召開劇本娛樂場所劇本內容整治會議,覆蓋50家場所。
三、2024年工作不足
(一)文旅宣傳力度尚待加強。一是IP打造有局限。我局雖然推出“梁小喵”“亮亮和西西”等區域熱點IP,但發布數量、輻射范圍、持續時間都有所欠缺,還沒有形成IP運用常態。二是文旅品牌有短板。文旅品牌知曉度分布不均,仍以長三角地區受眾為主,與粵港澳大灣區、內陸重點城市的互動轉化率、落地率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二)行業安全支撐仍需加力。隨著監管不斷收緊,藝體類培訓機構資金撤離、金融出逃風險增加,對5KM、中體星薈等機構管理提前量不夠。文物古建安全防護方面的人力配置不到位、資金總量不充足。新業態準入門檻設置較低,制度規范不夠健全,從業人員安全培訓密度不夠大,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夠到位,安全生產管理模式須更新。
(三)產業發展模式亟待優化。我區共10586家文化企業,在庫規上137家,主體數量多、經營范圍廣,企業數量增長速度快,居全市前列,但微觀個體呈現小、散、弱的特征,投資資本收益率不高、新增文化企業入庫壓力大。我區文化資源在產業發展中表達不充分,園區尚未形成異質特征,產業集聚效應尚未外顯,沒有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梁溪品牌文化產品與特色主導產業。
四、2025年工作打算
(一)持續深耕文體品牌。依托“情韻江南”“梁辰美景 溪有人間”等品牌,聯動各部門、商圈、綜合體,塑造固定品牌活動6場;統籌全國民族器樂展演、“微視中國·梁溪之舞”——新年藝術展演季等重大活動。依托特色小劇場開展專場演出50場,打磨更多文藝精品載體;在展廳策劃開展系列書畫展覽15場,跨區交流展覽3場。延續“歡樂藝課堂”品牌,預計開設80余門課程、培訓40余支專業團隊。繼續舉辦社區運動會、三人籃球賽、“梁溪杯”足球賽、“無錫杯”運動賽等多樣性、多層次、多元化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動,將“10分鐘健身圈”打造成梁溪特色體育品牌。繼續深挖IP資源,打造文創、手辦等周邊產品,輻射帶動二次消費,立體化呈現梁溪形象。
(二)不斷細化文化服務。延續高質量考核標準,積極組織優秀文化團隊開展文藝演出、劇目展演、書畫展覽、非遺展示等各類文化活動,主動送戲、送展覽、送講座、送圖書進基層、進校園、進企業,拓展服務群體,延伸服務范圍。踩準重要節慶時點,將高質量的文化活動送到景區、文化街區、商業廣場等人員集中地,最大限度地實現文化惠民,提高服務人次;針對轄區內的文化場館,研究更新現代化科技設備,以更好、更準確地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挖掘轄區資源,尋求與社會機構合作路徑,進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三)深入建設“書香梁溪”。探索與“互聯網+”深度融合,邁向智慧圖書館建設。進行數字化資源擴充,實現資源的多元化、即時化獲取,加強主動式互聯網服務模式,為讀者提供全流程學習資源。探索智能導覽等智能化服務,以滿足讀者多樣化的需求。創新“閱讀+梁溪”全民閱讀推廣方式。繼續著力打造“閱伴童年”等閱讀推廣活動品牌,打造旅游+研學+閱讀服務的梁溪新模式。通過沉浸式游學提升多元化閱讀體驗,多角度宣傳弘揚梁溪文化。
(四)賡續活化梁溪文脈。積極對接好文物保護對上報批建設項目,配合南市橋巷更新項目、環城古運河慢行系統提升工程、“兩河”整治等工作。推進百宅百院活化利用,緊跟已完成項目,狠抓最后1個未完成項目。繼續深化9個微型博物館(展示館)的方案,促進首館盡快落地。完成四普工作,做到應查盡查、應保盡保。緊扣《梁溪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加大轄區非遺宣傳力度。
(五)拓寬產業融合思路。繼續關注文商體旅高質量融合發展110個項目,強力推進三場館一樂團項目建設,優化圖書館改擴建項目建設,創新業態引入思路。跟進“產業合伙人”計劃,保障好第1批6個區域30處古建老宅活化工程。運營好區名人故居管理中心,提升活化利用率,擦亮梁溪名人名片。擬為文化企業爭取扶持資金1000萬元以上,至少有1家文化企業能爭取到省級文化產業專項扶持資金,新增規上文化企業20家。保障運河灣藝術中心項目2025年動工。爭取2024年度無錫市文化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申請扶持資金2307.52萬元落地。增加多元化體驗場景,建設三期“國樂之城”,構建以“文商旅+文化IP+音樂+國潮藝術”為業態的城市中心文商旅網紅體驗點。繼續開展“大運河”系列水上賽事、城市定向賽、徒步活動,以賽促旅、以體興業,挖掘體育+模式效能,打造運動體育休閑消費新場景。
(六)創新安全監管形式。發揮文體旅游和宗教場所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辦公室牽頭作用,按照“項目化、清單化、節點化、責任化”推進要求,全面完成 2025年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重點工作任務和重點攻堅任務。加強培訓機構金融監管,繼續完善劇本娛樂機構信用評價標準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