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江街道2024年度工作總結及2025年度工作計劃
發布時間:2025-01-26 12:18 來源:梁溪區瞻江街道辦事處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 信息索引號 | 04618780/2025-00132 | 生成日期 | 2025-01-26 | 公開日期 | 2025-01-26 |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無錫市梁溪區瞻江街道辦事處 |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
| 內容概述 | 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瞻江街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推動街道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取得新成效。 | ||||
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瞻江街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推動街道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取得新成效。
一、抓項目、穩增長,持續激活經濟發展動能
經濟運行勢頭向好。全面落實省、市、區穩增長各項政策措施,全力鞏固經濟企穩回升態勢。7~9月經濟指標測評連續位列全市二類鎮(街道)第1名。所有主要經濟指標均完成年度區目標,且增幅均高于區平均增速。存量企業“小升規”22家,年度凈增規上企業數6家(全區第二),推動“個轉企”21家、“分轉子”2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市雛鷹培育入庫企業6家,列入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庫企業38家。
項目建設篤實發力。市級重大產業項目無錫人工智能協同創新基地項目竣工交付,超10億元產業項目數字科技創新港主體封頂。振達鋼管廠A地塊定銷商品房項目完工;振達鋼管廠B地塊定銷商品房按時序建設;連元街小學蘅芳分校交付使用;莊前綠地地下公共停車場、北濱路(鳳翔路-全豐路)等項目加快建設;中央活力區創新智造B地塊項目進入掛地流程。
招商引資精準有效。與梁溪科技城健全信息反饋、分析研判、協調推進、日報跟蹤等工作機制,配合招引落地企業50家,規模入庫5家,產生稅收12家。壯大敢搶敢拼的自主招商隊伍,完善街社聯動、走訪日報等工作制度,自拓招引落地企業近30家,宸本、宇持等一批優質貿易類企業落地即投產。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開展“親清護企”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落實重點企業聯絡代辦制度和領導聯系掛鉤制度,為“四上”等重點企業提供貼心服務,持續做好涉拆存量企業穩心留根、協護稅和政策引導扶持,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全面推行“梁溪智聘”“江蘇智慧人社”等線上服務平臺,實現人才政策“一網匯聚”,累計完成12名人才申報工作。配合梁溪科技城宜商服務中心,開展人社、衛生許可等多項“保姆式”便民服務。
二、優環境、提品質,持續擦亮城市發展底色
全力騰出發展空間。實施房屋征收項目15個,簽約住宅642戶、非住宅19家,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莊前南撤組三期、全豐路等4個項目實現清點。開展土地整理項目9個,總面積36.7萬平方米,劉潭B/C地塊完成掛牌出讓。
加快品質宜居建設。高標準實施廣益新村8.69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完成莊前二村老舊小區763戶的改造收尾、驗收工作。聚焦環境提升,完成黃泥頭片區約5000平方米區域性綜合提升,劉潭三村30號樓、黃泥頭佳苑62號樓獲市級三星級樓道,無錫食品科技園周邊、大塘錦園一期獲區級城市細化管理重難點工作推進“表揚”項目,黃泥頭佳苑三期、公園上城周邊獲市級城市精細化管理重難點工作推進“表揚”項目。
提升精細管理水平。深化“城管進社區”辦公模式,設立“聯合執法進小區”工作站點,整治住區環境問題4萬余處,累計服務時間超8萬小時,解決群眾難點問題90余件,63處小區垃圾分類房接入在線視頻監控系統。圍繞建筑垃圾、戶外廣告設施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項整治,“最干凈街道”建設考評位居全區前列。深化美麗河湖建設,清除福壽螺2.98畝,完成岸線覆綠超1萬平方米,北洋槐河獲無錫市第二屆我身邊的美麗幸福河湖稱號,街道獲評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街道)。
三、辦實事、暖民心,持續增進民生幸福指數
兜牢民生保障底線。把群眾需求放在首位,深入推進“精網微格”工程,全年實施微幸福項目52個。成功創建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示范點、街道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成功通過市殘聯“殘疾人之家”驗收。落實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3610行動”,走訪關愛困難群體3200余人次,兜底幫扶困難群體、失業人員就業320人次。積極響應健康梁溪建設,黃泥頭佳苑獲市病媒生物防制示范小區稱號。
打造全齡友好樣板。扎實開展“全齡友好街道”建設,萬融社區迎接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司考察調研,社區兒童友好工作獲得高度肯定。“黃卷青燈,由泥帶頭”青年文化增能項目獲市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大賽優秀獎。開展“錫心醫養”社區居家“332”服務行動,瞻江幸福頤養院簽約成為普惠型養老機構,完成適老化改造10戶,養老顧問點實現全覆蓋,相關工作被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重點報道。
提升公共服務本領。開展社區“五治協同 溪心行動”治理創新試點,組織社區書記、社工骨干赴先進地區學習。注重社工事務能力培養,邀請社工專家導師團隊開展提質培優系列課程4期。引入江南大學社會學系專業力量,打造萬融社區“溪心善治標桿社區”。
涵養文化教育底蘊。舉辦“悅享運動 共‘健’未來”全民運動嘉年華活動,特邀世界特奧冠軍楊玲參加活動。開展“放心托育 方便可及”全國托育服務宣傳月活動,新建托育床位260張,打造家門口的10分鐘托育服務圈。組織家校社聯動專場心理團輔、樊登讀書分享會等活動,《老年教育數字化發展的現實困境及轉型出路》一文獲評市社會教育優秀論文。
四、防風險、守底線,持續筑牢安全穩定基石
開展“鐵腕清患”專項整治。以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為主線,針對廠中廠、高層樓宇開展集中整治,清退散亂紡織企業10家、廠中廠6家,拆除占用防火間距違章搭建32處、6500余平方米,拆除高層樓宇影響逃生及救援的防盜門、鐵柵欄636扇。關注道路交通安全,聯合梁溪交警大隊、梁溪交警九中隊、公安部交通研究所,對6處事故多發路口實施升級改造。
用好安全生產“兩張清單”。全力搭建數字化監管平臺,以社會面小場所和消防“三備案”為抓手,對市場主體底數清單、責任清單持續保持動態更新。利用省社會面小場所安全治理系統,實施片區管理、清單管理、碼上管理,督促落實月度安全自查,履行“點上三人組”排查職責,提升社會面小場所安全質效。
推進電動自行車全鏈條整治。全年開展電動自行車專項整治,對24家電動自行車經營網點開展全覆蓋檢查11輪,發現并整改隱患476個。清空小區架空層6個,有效消除小區消防隱患。在聯東U谷開展地下、半地下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防火分隔試點。
維護平安和諧穩定大局。扎實做好積案化解,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解決。強化源頭治理,運用“前瞻模式”靠前介入房屋征收、物業管理等重點領域,解決潛在問題。
2025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瞻江街道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現代化精彩城區建設藍圖,搶抓機遇、主動作為,錨定目標、加壓奮進,全力推動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各項工作齊頭并進、再立新功。
一、堅持向新聚力,厚植產業強街新動能
區城一體加快融合發展。樹牢“一盤棋”思維,以更高政治站位融入科技城功能區建設發展大局。堅持“缺什么就補什么”工作方法,強化前端服務配合,與科技城投促、經發、規建等部門零距離對接,落實每日定點報到制度,進一步暢通接單、辦理、會商、反饋等工作機制;強化后端服務保障,對招引企業和落地項目,逐一指定專人跟蹤服務,在要素保障、政策對接、時間要求上始終同頻共振,用爭分奪秒的狀態把握發展機遇。
全員招商厚植發展優勢。秉承“人人都是招商主體”工作理念,深化以商引商、以鏈引商,健全信息反饋、分析研判、協調推進機制,堅持月月談、周周談、自家談、聯動談,推動重點項目盡早落地。緊扣“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搶抓人工智能、智能算力新機遇,依托無錫人工智能協同創新基地等載體,導入系列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培育未來產業“爆點”。
悉心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按照“功能區管發展、街道管服務、公司管運營”總體方向,強化服務職能、打造精兵強將,把街道社區兩級經濟干部鍛造成為業務精通、一專多能的骨干。圍繞“四上”重點企業,扎實做好走訪調研、協稅護稅、政策宣傳、考核兌現等相關工作。加快天鵬、朝陽、城北等市場“分轉子”“個轉企”步伐。動員指導本土龍頭企業、高成長性和專精特新企業,盡早盡快上規入統。深化“親清護企”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成果,聚焦“產業鏈市場主體”,提供全鏈條套餐式增值服務,打造獨具科技城核心區特色的政務服務清單,彰顯服務新生態。
騰籠換鳥拓展發展空間。科學分析現有園區、存量載體現狀,加快低效清理、優化出新。以全區開展“百園百樓”行動為抓手,細化服務顆粒度,加快產業項目招引,推進在談項目盡早落地。搶抓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未來產業等發展新機遇,導入更多新質生產力;緊扣批零貿易、服務業進一步擴大增量,確保指標數據在企穩基礎上實現較大增幅。推進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聯東U谷)提質增效,聚焦梁溪科技城產業圖譜,導入現代服務業、人工智能領域優質企業和產業鏈。
二、聚焦功能品質,扮靚美麗街區新形象
加速征收拓展空間。以連片開發為導向,堅決做好科技城建設用地保障,加快攻堅莊前北(撤組)、莊前南(四期)、任錢路、劉潭路等結轉項目,確保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順利實施。聚焦中央活力區、食品科技園兩大區域100萬平方米開建任務,抽調精干力量成立攻堅小組,確保重點項目地塊按期交地。
改管并舉提升品質。高品質推進廣晟苑等老舊小區改造,打造舒適人居環境。采用現場巡查、無人機檢查等方式開展交叉式、全覆蓋檢查,嚴控工地、道路等重點區域揚塵污染;強化河長巡查督導制度,科學治水,不斷提升轄區水環境質量;加強國控點和大氣監測站日常維護管理,確保各類環境指標達標。
深化機制提優服務。加強黨建引領,以“紅色物業”為抓手,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提升治理水平。實行小區分級分類管理,對老舊小區實施區域一體化管理;對安置房小區按市場化原則優化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對商品房小區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強化數字賦能,打造“最干凈街道”,利用第三方數字平臺形成數字管理圖層,緊盯相關督辦問題整改推進。
三、回應民生關切,打造為民服務新樣板
辦好民生實事項目。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緊扣居住環境、市民出行、停車難、就醫難等民生熱點,精心辦好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兜底民生保障底線。全面摸清低收入人口底數,做好3大類特殊群體“一張表”,健全特殊困難群體動態監測工作機制,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持續發揮鄉村公益醫療互助項目效用,減輕街道困難群眾醫療負擔。打造1~2個具有瞻江特色的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將人力資源、醫保低保重點服務“上云”,落實“樂業無憂”就業幫扶。
深化全齡友好服務。拓展“兒童開心、青年傾心、老年安心”的全齡友好示范城區品牌,啟動實施街道未保站(關愛之家)“螢火蟲‘瞻’望計劃”,定制兒童友好服務清單,助力校家社聯動,重點開展“一米新芽”和兒童繪本館等特色活動;啟動使用街道青年文化社,搭建青年展示才藝、參與文化創意平臺,推動住房安居、創業孵化、運動健康一體實施;探索“社區+物業+養老”新模式,做實送餐上門、理發修理等“嵌入式服務”,延伸居家養老援助服務內容,回應老年群體微需求。
四、筑牢發展基石,鞏固安全穩定新常態
持續防范化解風險。扎實推進安全生產“兩張清單”平臺建設,實現隱患全面起底、信息全量錄入。充分發揮“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作用,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圍繞“廠中廠”、紡織企業、社會面小場所、“兩易一密一新”、電動自行車等重點領域,多措并舉排查整治安全隱患。創新“全民演練”“全要素巡查”“全過程監管”工作舉措,借力數字識別、“AI+無人機”等新應用,提升隱患防范本領,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筑牢消防安全防線。以居民小區為主陣地,聚集消防設備設施、疏散通道、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場所、特殊群體等7項重點,堅持“人物技聯”四防并舉,著力提升居民小區整體消防等級水平、安全管理水平、居民安全意識水平和特殊群體居家安全水平。
深化平安建設機制。加強街道平安建設工作協調聯動,緊盯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持續加強風險隱患的動態排摸和清零。進一步梳理涉拆區域內群租房底數,逐步清退租戶,壓降群租房數量。提升網格化工作成效,用好“三官一律進社區”“警網融合”等政法下沉力量,確保矛盾化解在網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