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調研產發集團和“百園百樓”試點推進情況
發布時間:2025-02-28 17:58 來源: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2月28日,區委書記,無錫梁溪科技城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朱剛調研梁溪產發集團和“百園百樓”試點情況(揚名街道),實地走訪金星科技園,聽取產發集團關于重大項目建設、降債瘦身精員及做大做強產業,揚名街道關于“百園百樓”試點推進等工作情況匯報,針對存在的難點堵點,進一步理清思路、明確重點、解決問題。區委副書記、區長周子川,區領導方華、陳涵杰、丁達偉、宗春燕、辛樂、田雨、黃維佳參加調研。
位于揚名街道的金星科技園建筑面積5.4萬平方米,截至2024年底共入駐企業28家,其中規上企業達到12家。為更好服務企業,園區專門成立了物業管理辦公室,對入駐企業開展全過程服務,入園企業的項目報批、用水用電、工商稅務登記等手續,均由物管辦公室負責協調辦理。
朱剛一行走進園區企業,與企業負責人進行深入交流,了解當前經營情況、項目建設成果及未來發展規劃等,對企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舉措予以肯定,希望企業搶抓時代機遇,持續深耕專業領域,著力開拓市場,不斷做大做精做強。他強調,要加快招引上下游產業鏈及關聯企業,優化業態布局;要持續完善產業園區商業配套和公共服務,提升園區綠化水平和景觀效果;屬地街道和相關部門要結合“百園百樓”專項行動,加強政企協作聯動,全生命周期陪伴企業成長。
朱剛指出
區屬國企是梁溪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和“壓艙石”,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近年來,梁溪產發集團緊緊圍繞“投資+產業”“基金+項目”“科創+人才”,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培育發展,有發展格局、有全局觀念、有創業精神、有可期未來,改革發展成效持續走在前列。2025年,梁溪產發集團要準確把握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深入推進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創新融資方式、拓展發展空間、深度挖潛賦能,為全區高質量發展多作貢獻。
就產發集團下一步發展方向,朱剛強調
要牢牢抓住隊伍建設一個關鍵。堅持黨建引領,推動黨的建設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加強企業法治建設和廉政建設,著力打造一支高效務實、廉潔自律的國企隊伍。堅持“以事育人”,進一步歸集整合集團業務平臺,配備更多年輕干部深入業務一線摔打錘煉,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堅持引育結合,加強與頭部企業、知名品牌、優秀團隊合作,做到“引得進、留得住”,通過合作開發、共同經營,不斷提升隊伍能力水平。
要牢牢扛起園區建設和產業導入兩大責任。把履責擔當作為“第一使命”,緊緊圍繞梁溪高質量發展中心任務,堅定踐行產業強區和科技創新戰略,緊扣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謀事想事、干事成事,在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和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導入培育等方面精準發力、協同發力、持續發力,全力構建產業生態、增強集群效應、培育后勁動能。
要牢牢錨定項目建設、企業招引、載體運營三個重點。建立健全項目建設“全過程管理”機制,抓好規劃謀項目、圍繞項目聚要素、聚焦項目優服務,推動項目建設提質增效。深化基金招商模式,用好梁溪科創母基金等專業基金,明晰投資方向,重點“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緊扣產業生態圈強鏈補鏈延鏈,圍繞鏈主企業強化產業鏈招商,推動實現“上下樓就是上下游”,促進空間集約、企業集聚、產業集群。
要牢牢把握降本、減債、瘦身、精簡四項任務。在摸清底數、優化結構、解決遺留問題、資產處置等方面同向發力。縮短管理鏈條,提升組織管理效率,加大降本節支力度,改善企業經營性現金流。整合優化業務板塊,合理配置資源,加快剝離不具備競爭優勢、缺乏發展潛力的業務板塊。建立科學用人機制,健全崗位、能力、績效管理支撐體系,建設復合型人才隊伍,促進人才與崗位精準匹配。
朱剛指出
揚名街道作為“百園百樓”專項行動試點街道,基礎好、工作實,要進一步明確目標、主動作為,扎扎實實推動試點工作積極有序開展,在實踐中研發政策機制、提煉工作方法,為后續行動鋪開當樣板、做示范。
要聚焦園區服務,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堅持“好時不擾、難時出手”,當好園區企業“店小二”,貫通項目招引、企業服務和園區樓宇運營,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務,強化支撐保障,助力企業茁壯成長。
要聚焦存量轉化,加大掃園掃樓力度。堅持“區街同心、上下聯動”,通過專班運作對轄區園區樓宇開展地毯式走訪,全面摸排、深挖存量,做好“個轉企”“分轉子”等工作,更好推動存量轉化為新的增量。
要聚焦滿園滿樓,推動招商提質增效。對園區樓宇現有產業鏈加強研究,圍繞十二個產業生態圈建設,結合園區樓宇現有載體資源積極開展招商工作,持續提升產業集聚度、規模度,確保有限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周子川高度肯定梁溪產發集團過去一年的工作,并指出
梁溪產發集團進入工作狀態快、發展態勢好,為梁溪產業強區工作提供了堅實支撐。新的一年,梁溪產發集團要進一步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產業集群顯示度。聚力項目招引,按照“鏈主企業+骨干企業+產業生態圈衍生企業”一體導入思路,加強與金融資本對接,提升投資精準度,強化與屬地街道協同,完善全流程服務保障,形成更多增量和在地產能,持續夯實“百企建圈”“百億成圈”基礎。要進一步強化科創賦能,提升產業創新支撐度。立足產業發展現實需求,明確創新平臺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持續優化完善創新生態,為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要進一步加快載體建設,提升園區運營水平。圍繞園區企業屬性特點,為企業分類提供適配產業載體,做優做細園區“一站式”“個性化”服務,充分滿足各類企業實際需求,為企業發展壯大營造優良環境。要進一步深化合規管理,提升融資效能效益。牢固樹立風險防控意識,健全完善合規管理制度,加強資產證券化等領域探索研究,持續拓展融資空間,更好發揮國企“壓艙石”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