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溪區衛生健康委2024年度工作總結和2025年工作計劃
發布時間:2025-06-05 09:13 來源:衛生健康委員會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 信息索引號 | 04618780/2024-02274 | 生成日期 | 2025-06-05 | 公開日期 | 2025-06-05 |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梁溪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
| 內容概述 | 梁溪區衛生健康委2024年度工作總結和2025年工作計劃 | ||||
2024年,是實現《梁溪區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承上啟下、聚力攻堅的一年,是衛生健康工作穩中求進、唯實爭先的一年。在區委、區政府和市衛健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衛生健康系統基礎建設推動有力,基層改革創新有效,學科進步突破有力,健康實事主動有為,全齡友好可及可感。建成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1個,省級健康社區7個;區衛生監督所行政執法案例獲評江蘇省優秀典型執法案例;黃巷社區中心被評為江蘇省社區醫院;瞻江社區中心健康促進醫院模式獲評江蘇省健康縣區健康細胞建設典型案例;清名橋社區中心成立全省首家社區級“結核病預防性治療門診”;惠山社區中心公辦護理院運行模式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肯定。同時全系統還涌現出“國家藥具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先進個人”、“江蘇省基層衛生骨干人才”、“江蘇省優秀志愿宣傳員”、“無錫市優秀護理管理者和優秀護士”等市級以上先進和競賽獲獎共232人。
一、2024年重點工作情況
(一)奮楫篤行,優化醫療資源布局、增強能級
聚力攻堅“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在“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醫改道路上沉著應變、主動求變,打好“向改革要紅利、向資源要潛力、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務要滿意”的醫改“組合拳”。
一是“一擴一沉”優化資源供給。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康復醫院(梁溪區中醫醫院)新址、無錫口腔醫院牙頜顏面發育診療門診大樓、惠山社區中心迎龍橋分中心、廣益社區中心和尤渡服務站。市八院的二期擴建(區醫療康復綜合服務和職業病健康管理中心)及一期改造工程、清名橋社區中心、揚名社區中心建設項目按時推進。與市二院組建城市醫療集團,推動市二院與市八院、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構建“沉得下、轉得暢、托得住”的分級診療格局,推動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五院開展??坡撁私ㄔO,在基層醫療機構開設專家工作室6個,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市級專家服務。
二是“一張一弛”增強服務能級。推進“三名”戰略初見成效,市康復醫院(梁溪區中醫醫院)順利通過二甲康復醫院復評,市八院推進職業病防治中心、區域兒童診療中心、區域動物傷害診治中心建設,區域影響力大幅提升。支持各醫療機構差異化發展和專(學)科建設,全系統累計建成市級臨床重點???個,市級臨床特色科室20個。市八院和市康復醫院組成的6人醫療隊,圓滿完成第七期青海循化醫療任務,醫療隊的工作能力得到青海循化人民政府的高度評價。
三是“一創一補”弘揚中醫精粹。在中醫藥發展上追求創新之道,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通過與市中醫醫院開展府院合作,共建梁溪區中醫醫院,不斷完善??圃O置,增設中醫內科、中醫骨傷科、中醫預防保健科、中醫外科、中醫經典科、中醫治未病科等科室,通過知名專家下沉,快速提升中醫藥服務和急危重癥救治能力,極大改善山北街道及周邊近30萬群眾就醫需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四級以上中醫館全覆蓋,服務站中醫閣建成率達到60%,揚名社區中心被確認為五級中醫館,北大街社區中心被確認為五級中醫館建設單位。
(二)深化改革,推動做好提標擴面、提質增效
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推進衛生健康領域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
一是高水平醫院建設實現新突破。市八院全力推進胸痛、卒中、創傷3大區域醫療中心創建,提升急危重癥救治能力,2024年開展介入手術292臺。修訂發布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職業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診斷標準》,牽頭修訂《江蘇省職防院(醫院)職業病防治能力評估標準》,被省衛生健康委確認為江蘇省塵肺病專病聯盟單位、江蘇省職業病治療康復實踐操作分基地。承辦國家級“動物致傷規范化防治專項能力提升項目”培訓班,掛牌“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動物傷害救治分會常務理事單位”及“蘇南地區動物致傷救治培訓中心”,獲評“江蘇省蛇傷診療聯盟醫院”,學科專業地位再上新臺階。市康復醫院(梁溪區中醫醫院)堅持“一體兩翼”雙核發展思路,持續推進“府院合作”,學科建設、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2024年9月26日,新醫院正式運行,穩中有進,在診療能力、病種結構等多個維度上取得顯著提升,綜合業務工作量實現全面突破,各項業績指標均創歷史新高。無錫口腔醫院體制深化改革方案于2024年4月7日在區政府常務會議上審議通過,有效推動醫院長遠發展。啟用“牙頜顏面發育診療大樓”,實現“一站式”多學科聯合治療,切實給患者提供更為優質舒適的服務。
二是基層衛生運行機制改革顯實效。扎實開展??茖2№椖拷ㄔO,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科室建設項目扶持力度,在口腔、中醫、老年病、婦科、外科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開展新技術新項目23項,如:盆底康復治療、乳腺導管疏通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篩查、口腔數字印模技術、中醫埋線及耳穴治療等。目前全系統創成省、市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科室共14個。獲評省優秀基層衛生骨干人才39名,市優秀基層衛生骨干人才94人。全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師1958人,每千人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師數達1.99人,較全省平均水平提升0.2人。
三是醫學人才引育力度不斷加大。全系統通過招引和培育博士以上領軍性人才4名,入選“梁溪英才計劃”社會事業衛生健康類人才6名,梯次培養和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221名,累計招聘臨床衛生技術人員374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
(三)緊貼民心,堅決做好以人為本、健康優先
以“健康梁溪”建設為引領,以群眾需求為著力點,解民憂、惠民生,努力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一是著力落實全民健康提升行動。以推進疾控體系改革為契機,以深化醫防融合創新為導向,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實施全民癌癥防控行動,實現“防、控、治、管”一體綜合施策,完成初篩13.1萬人,推動人群早診早治,有效減輕患癌群眾就醫負擔、提升五年生存率,讓“可防可控、可感可及”成為共識。2024年梁溪區預期壽命85.38歲,同比增長2.8歲,位于全市第三。與市五院合作開展丙肝基因型分布及感染危險因素調查,多措并舉,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提高治療率。
二是做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打破基本公共衛生街道界線,統籌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衛生服務。扎實推進新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一般人群簽約數量穩中有升。拓展家庭醫生創新試點內涵,推廣首席家庭醫生和家庭藥師服務機制,為中重度失能人員提供家庭病床服務,共建立家庭病床213張,打通健康服務“最后一厘米”。
三是全力推進全齡友好城區建設。不斷完善老齡健康服務體系,啟用廣益護理院和惠山護理院。舉辦“惠健康享生育”梁溪區兒童友好健康服務月發布會暨生育友好主題宣傳活動,積極開展托育服務和生育友好宣傳,全方位營造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圍。大力發展多元化托育服務模式,推動全市首家國企辦托金禾托育園落地梁溪。全區每千人口嬰幼兒托位數達4.6個。拓展婦女兒童健康服務鏈條,扎實推進婦女“兩癌”篩查、孕產婦及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體系評估、出生缺陷綜合防治等服務項目,全區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等核心指標保持在低位水平,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達99.46%,強化婦幼健康“支撐力”。
(四)穩定重心,堅決做好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一是把“安全”擺在首要位置。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筑牢全系統總體安全格局。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工作,加大衛生健康系統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力度,保障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舉辦區級衛生健康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專場培訓班。緊盯“一密一新”重點領域,指導修訂完善火災應急預案,強化應急演練。督促各單位開展多形式、重實戰的應急處置演練和實景化、逐樓層、分病區的消防火災疏散逃生演練,不斷提升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二是把“作風”擺在突出位置。嚴格落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要求,以“釘釘子”精神從嚴做好文件會議精簡、考核檢查優化等重點工作。扎實推進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及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圍繞“五個聚焦”,動真碰硬收集線索,標本兼治糾建并舉。
三是把“善治”擺在重要位置。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開展黨委書記帶頭講廉政法制課,全年組織領導干部集中學法4次,將黨內法規宣傳教育與政治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黨的優良傳統教育和作風教育相結合,促進醫務人員樹立正確價值觀和利益觀。深化“以案釋法”制度,履行“誰執法誰普法”責任要求,積極推進“八五”普法規劃實施,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普法宣傳站”。
(五)從嚴治黨,堅決做到“層層壓實”、“縱深推進”
全系統堅定不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航定向、凝心鑄魂。
一是組織建設不斷夯實。制定黨建工作要點,下達黨建工作目標任務書,推進黨建工作制度化,黨建任務清單化,切實抓好基層黨建工作的落實。以“切口小、可操作、易推廣、示范引領性強”為原則,推動基層黨組織書記項目走深走實。
二是宣傳思想工作不斷增強。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組織開展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和交流研討,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壓實意識形態責任,開展衛生健康新聞主題宣傳。交匯點新聞、紫牛新聞、無錫日報錫觀等媒體對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全國通報表揚進行報道,形成了較為廣泛的正面影響。
三是廉政作風建設不斷深化。一體推進區委巡察反饋意見整改、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等重點工作,細化制定整改措施,實時跟蹤整改進度,做到以整促治、以治促改、以改促進。以“厚德精醫 醫心向廉”為主題,開展“沉浸式”家風課堂、“零距離”旁聽庭審和常態化行風教育,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二、2025年工作計劃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梁溪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全區衛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區部署要求,堅定不移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實施健康優先戰略,合理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康梁溪建設、“三名”戰略和醫防融合醫防協同機制,不斷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更好滿足群眾多元化、全方位、就近化的健康服務需求,確保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堅實基礎。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合力促發展
一是堅持以組織建設為支撐點強堡壘。在全系統大力加強對黨的忠誠教育,鞏固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把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貫徹到衛生健康工作中。深化“兩個衛士”主題實踐活動,開展“千名黨員進小區 支部共建強治理”行動,建立黨員先鋒崗和黨員責任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優化完善基層黨建工作質量評價體系,提升全系統黨建工作整體質量。
二是堅持以學習教育為根本點筑忠魂。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聚魂,系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關于健康中國論述摘編》,推動理論武裝持續走深、走實、走心。構建衛生健康“大宣傳”格局,持續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提升風險防范化解和應對處置能力,統籌推進理論固本、宣傳鼓勁、思想凝心、文化助力、品牌引領,生動展現梁溪衛生健康發展新成果和新氣象。
三是堅持以作風建設為關鍵點揚清風。完善醫藥衛生領域廉政建設機制,開展各類警示教育活動,加強對重點崗位和重點人員的監督提醒,強化不敢腐的震懾,筑牢不能腐的籠子,涵養不想腐的自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將2025年作為全系統行風建設整頓年,開展“五禁止五倡導”行動,大力營造自上而下、務實高效、風清氣正的工作氛圍。落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各項要求,緊盯老問題和新表現,完善監督管理機制,深化治理普遍性和深層次問題,樹立起為基層松綁減負,激勵干部為民服務的實干導向,以減負之效煥發基層活力。
(二)堅持整體協同,推動衛生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以規劃引領拓展發展視野。做好梁溪衛生健康“十五五”規劃工作,明晰發展定位、目標方向和具體路徑。保持抓建設項目的力度,搶抓“兩重”“兩新”政策機遇,加快推進市八院“內科大樓”、清名橋社區中心、揚名社區中心、廣益社區中心廣瑞路分部等在建項目,確保瞻江社區中心、崇安寺社區中心、山北120急救分站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力推進衛生信息化項目建設。
二是強化協同聯動,以改革增效破解發展難題。牢牢把握公立醫院“強”、??漆t院“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的定位,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推進中心城區的中心醫院建設,推進職業病防治中心、區域兒童診療中心、區域動物傷害診治中心、區域醫康養一體化中心建設。市八院職業病科要積極爭創省臨床重點???。市八院呼吸與危重癥科、神經內科,市康復醫院(區中醫醫院)中醫骨傷科、康復科,無錫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要積極爭創市臨床重點專科。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功能內涵,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特色專科”要積極爭創省、市基層衛生特色科室,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和基本標準分別達到80%以上和100%,提升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三是強化守正創新,以未病先防增強發展潛力。優化公共衛生網絡體系,做好監測疾病早期風險預警,建設梁溪區“全時段、全疫苗、全人群”預防接種融合門診。深化丙肝調查干預工作,加強多部門協作,構建形成政府部門、定點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四位一體”管理體系,推進醫防融合、醫防協同,進一步提高丙肝患者隨訪合格率和抗病毒治療率。加強中醫重點??平ㄔO,市康復醫院(梁溪區中醫醫院)深入推進府院合作,打造中醫特色品牌。加快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級中醫館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等級中醫閣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四級中醫館建成率100%,五級中醫館建成率50%,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區。
(三)強化能力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一是推進區級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市八院加快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以及區域動物致傷中心建設,加快推進省三級職業病防治醫院創建工作,力爭創成全省第一家三級職業病防治醫院。市康復醫院深入推進府院合作,打造中醫特色品牌,做大做強康復醫療和中醫特色診療。加快學科建設,提升專科能力,進一步快速提升急診科能力。
二是深化緊密型醫聯體建設。通過“有鏈強鏈、缺鏈補鏈、上下延鏈”的方式深化醫聯體建設。區屬公立醫院要在城市醫聯體建設中發揮關鍵的作用,市八院要在“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城市醫療集團”內做好與市二院的學科建設,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技術支持。市康復醫院(梁溪區中醫醫院)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輻射能力,建立建強中醫醫聯體。無錫口腔醫院圍繞“三級口腔專科醫院”建設目標,創新開展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坡撁私ㄔO。
三是深化基層衛生體制改革。落實《關于進一步提升全市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的實施意見》,扎實推進基層衛生健康惠民服務十條舉措和“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主動對接醫聯體內涵建設,推動資源下沉,發揮健康“守門人”作用。構建科學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示范建設力度,北大街、廣益社區中心爭創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單位”;清名橋、惠山社區中心爭創省社區醫院;黃巷、揚名、山北社區中心爭創二級社區醫院,推動我區爭創省社區醫院示范區。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病床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三項服務”,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增強群眾獲得感。
四是聚力激發人才隊伍活力。加大衛生人才引進力度,引進一批能夠引領我區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高端人才、拔尖人才和緊缺人才,做好全區衛生健康高層次博士人才、公立醫院后備學科帶頭人、公共衛生和基層衛生青年人才等引育工作,助推全區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
(四)做好民生實事,推動全齡友好可及可感
一是深入推進“健康梁溪”建設。因地制宜打造具有梁溪特色的健康細胞,扎實推進愛國衛生運動,以健康“小環境”構筑梁溪“大環境”。加強健康教育,持續實施健康素養促進行動,引導群眾踐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至42%以上。強化醫教協同、體衛融合,全面推進學生常見病監測與干預,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和心理健康綜合防控,普及運動促進健康方法。積極開展“愛國衛生月”等群眾性愛國衛生運動,持續鞏固提升健康步道、健康小屋等健康支持性環境,推動新時代愛國衛生工作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
二是聚力提升全齡友好服務能力。建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健全生育前保障制度,優化生育中服務措施,減輕生育后養育負擔,大力營造生育友好氛圍。探索多元托育服務模式,推進社區嵌入式托育點建設。以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為抓手,不斷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以老年人能力評估為基石,提升老年醫學科的服務能力。深化公辦護理院內涵建設,強化護理院監督管理和醫療等級管理,積極爭取醫保部門支持實施差異化的醫保床日結算制度,讓廣大老年人更有“醫靠”。
三是全力做好民生實事。扎實推進為民辦實事和“百項健康微實事”項目,加快推進全民癌癥防控行動,實施癌癥綜合防控策略,構建癌癥全鏈條管理體系。拓展家庭病床和家庭醫生服務內涵,為有需求的中、重度失能居民設置家庭病床。試點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百姓集中需求的50種品牌藥,探索醫保、醫療機構、醫藥公司藥店開展“三醫聯動”,優化處方流轉流程,推動藥品目錄和醫保編碼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藥房互通,滿足群眾的配藥需求。聚焦“婦女生命全周期、兒童生長全過程”,推進“兩癌”綜合防治項目3.0升級,實施母嬰安全行動提升計劃,擴增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服務項目,積極構建高水平健康服務鏈。
(五)深化標本兼治,提升綜合監管治理效能
一是時刻緊繃總體安全之弦。以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任務為引領,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將隱患排查融入日常、做在經常,實現風險隱患發現在早、處置在小。深化重點領域“一件事”全鏈條治理,降低存量風險,嚴控增量風險。聚焦“老大難”攻堅,提前謀劃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等資金,將“傳統基礎設施安全性、智能化改造”等項目納入,補齊老舊建筑消防設施等短板弱項,切實鞏固提升整治成效,推動解決影響安全穩定的頑瘴痼疾。推進平安醫院建設,完善醫院安防系統建設,二級以上醫院安防建設達標率達100%,重點部位緊急報警裝置安裝率達100%,配齊配強安保力量,強化警醫聯動。狠抓醫療基礎管理和醫療質量提升,開展醫療質量提升行動效果監測,加強質控數據閉環管理。開展信訪事項和矛盾糾紛“拉網式”排查,做到應排盡排,落實包案制度,制定化解方案,實行銷號管理,推動突出問題和信訪積案有效化解。
二是從嚴校準監督管理之尺。從狠抓規范、嚴格監管兩個方向推進衛生健康行業標準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設。加強對基層的幫扶指導,提升衛生監督協管服務質量,繼續抓好打擊非法行醫等專項督查工作。強化衛生健康行政執法質量,開展執法稽查,推進行政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和非現場執法工作。加強普法宣傳,開展好“法潤衛健”工作,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做好以案釋法工作。加快培養職業健康專業人才隊伍,市八院要做好全市擬上市企業職業病預防指導,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衛生保障。
三是持續加固問題整改之堤。鞏固前期整治整改成效,強化部門協同聯動,舉一反三,總結推廣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經驗,健全風險防控和內部監管體系,健全重點領域專項整治機制,推動“被動改”向“主動改”轉變。加大精準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體系建設,增強醫療工作者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