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污染重災區到活力新地標
發布時間:2025-06-23 09:18 來源:梁溪生態環境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一座承載著工業榮光的鋼鐵廠,如何華麗轉身?運河匯1958給出了精彩答案,如今漫步在無錫鋼鐵廠舊址上,運河水碧波蕩漾,老廠房煥發新生。曾經轟鳴的鋼鐵廠區,如今已化身為集文旅、商業、生態于一體的城市新地標。從重污染的工業生產區,到充滿活力的文旅會客廳,這里不僅重塑了城市空間,更書寫了一段關于工業遺產保護與生態修復的綠色傳奇。運河匯1958正以獨特的轉型路徑,講述著一個關于重生與發展的故事。
工業輝煌背后的環境之殤
無錫鋼鐵廠曾是城市工業文明的璀璨坐標,作為經濟支柱企業,其生產的特殊鋼產品不僅書寫了工業輝煌,更承載著一代工人的奮斗記憶。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廠區生產排放的廢氣、廢水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工業噪音也干擾了居民生活。在產業升級與生態保護的雙重需求下,這片鐫刻著工業記憶的土地,已然成為城市探索“生態優先”發展路徑的關鍵節點。
鋼鐵記憶的綠色新章
民生所盼,無錫以“破釜沉舟”的決心直面轉型挑戰。隨著對城市綠色發展理念的日益重視,無錫鋼鐵廠于2007年11月整體搬遷至泰州。搬遷后,幾座殘存的廠房構架成為一種遺跡式的存在,宏大的巨構和古運河邊鱗次櫛比的老房子形成鮮明的反差。2019年6月,一場以“生態優先”為內核的變革工程隨之啟幕。無錫市政府聯合規劃、環保等領域專業團隊,提出“留骨生肌”的創新策略——保留工業遺存的歷史骨架,注入生態修復與文旅開發的新生機。自此,這片曾飽受污染困擾的土地,踏上了從“工業銹帶”到“生態文旅秀帶”的蛻變征程,開啟了城市綠色轉型的新篇章。
廢墟之上的業態重生
轉型后的運河匯1958煥然一新,以生態底色激活多元業態,構建起低碳發展閉環。曾經破舊的老廠房變身時尚文創空間與藝術展館。1號廠房內,紅磚與玻璃磚相互映襯,特色店鋪錯落有致,營造出工業風與現代美學相交融的購物氛圍;3號廠房中,“天際藝術館”“懸掛書屋”等創意空間,吸引著眾多文藝愛好者紛至沓來;濱水街區綠樹成蔭、花香四溢,蜿蜒曲折的親水步道,人們在這里散步、休憩,享受愜意時光。夜幕降臨,燈光璀璨,特色市集熱鬧非凡,美食香氣與歡笑聲交織,成為城市夜生活的新亮點。如今的運河匯1958,既是生態修復的典范,更是文旅融合的標桿,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運河匯1958的轉型成功,只是城市生態發展的一個起點。當工業銹跡融入生態畫卷,當鋼鐵記憶在綠色轉型中重獲新生,這片土地正為中國城市更新書寫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鮮活注腳。未來,隨著城市更新的不斷推進,更多類似的工業遺存將得到有效改造與利用,綠色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最美底色,惠及每一位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