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度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發布時間:2025-07-10 15:02 來源:梁溪生態環境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 信息索引號 | 04618780/2025-00949 | 生成日期 | 2025-07-10 | 公開日期 | 2025-07-10 |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梁溪生態環境局 |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
| 內容概述 | 2025年半年度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 ||||
今年以來,梁溪生態環境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部署,以年度目標任務為導向,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現將2025年半年度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思路報告如下:
一、上半年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截至6月30日,梁溪區PM2.5濃度為32.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5%,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4;優良天數比率為81.2%,同比改善2.1個百分點,絕對值排名全市第1。1-6月,梁溪區國省考斷面優Ⅲ類水體比例為100%,優Ⅱ水體比例為33.3%,全區黑臭水體和劣V類河道動態清零;主要入湖河流梁溪河總磷濃度0.058mg/L,總氮濃度1.32mg/L,均暫達到年度約束性指標要求(總磷0.08mg/L,總氮1.5mg/L)。
一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入開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1+5”專項行動,落實國控點專人駐點巡查,動態排查并更新國控點周邊污染源清單。完成迎龍路國控點新建并通過國家檢查,擬于近期搬遷,對工業廢氣、機動車尾氣、揚塵污染、餐飲油煙等污染源實施全鏈條協同治理,開展煙花爆竹禁燃禁放、包裝印刷企業“回頭看”、加油站檢測、柴油車聯合路檢等工作,1001臺非道機械登記工作全面完成,完成廣石路尾氣超標抓拍系統建設,擬定餐飲“禁辦區”劃定初稿并動態更新名單,推廣餐飲油煙“碼上洗2.0”達1432家,完成南長街景區餐飲油煙整治,213項年度大氣污染防治工程項目已完成189項。
二是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推進新一輪太湖治理,聯合區紀委落實“一項目一監督”,14個年度治太工程項目2個已完工,8個在建。推進工業水污染防治,121家涉磷企業全面完成排查整治驗收,8家重點企業工業廢水分質分類收集評估已完成7家。有序開展重點流域排污口整治,完成國省考斷面所在河流排查工作,發現問題2個,完成整治1個;開展長江和太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整治銷號工作,梁溪區涉及的10個問題排口已全部完成整治。持續發力河道排口排查整改,全區108個問題排口已完成整改68個。完成2024年度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全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92.51%。
三是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扎實推進“十四五”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編制印發《無錫市(梁溪區)“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2025年度建設工作計劃》。推進土壤地塊管控修復,中央活力區3、4、5、6號地塊開展土壤調查報告評審,焦化廠東廠區地塊開展效果評估報告市級評審復核,焦化廠西廠區地塊、東泰化工地塊加快修復進度。優化調整“十五五”地下水國考點位,啟動南市橋巷28號(原信訪局院內)地下水采樣點建設。深化“無廢城市”建設,推動新一輪“無廢細胞”創建,完成6家“無廢企業”申報材料收集。深化危廢規范化環境管理,已開展規范化檢查15家,83家產廢單位完成年度危廢管理計劃申報,檢查各類電動車廢鉛蓄電池收集網點97家,發現并整改問題16個。
四是狠抓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全力推動中央、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第三輪央督反饋的道橋科技碼頭問題已落實整改措施,17件信訪件已辦結16件,階段辦結1件。第二輪省例行環保督察反饋的31項整改任務,9項已經市驗收銷號,4項銷號待驗收,18項按時序進度推進中,11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
五是著力提升環境治理效能。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對2021-2023年已整治“散亂污”企業開展“回頭看”,累計復查點位29個,未發現反彈回潮現象。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完成轄區內25家市管單位輻射安全許可證核發工作,核發率100%。強化應急體系建設,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實戰化拉練,提升突發環境事件應對水平。開展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六五”環境日等宣傳教育活動,廣泛傳播綠色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素質。
六是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推進環境監管規范化,落實執法工單管理,通過合理設置重點執法檢查對象和“雙隨機”抽查比例,減少執法頻次,對11家正面清單管理企業實行差異化監管措施。落實包容審慎監管,對違法行為輕微且積極整改的企業依法從輕或不予處罰,上半年共不予處罰企業4家,免罰金額79.6萬元。開展非現場執法65家次,占總執法量44%,發現并核實處理環境問題11個。積極開展環境信訪攻堅化解,上半年累計受理信訪154件,投訴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達100%。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精準攻堅難點堵點,全力提升治理水平。一是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聚焦新一輪太湖治理,著力推進太湖綜合治理重點任務和工程項目建設,開展梁溪河、伯瀆港污染源排查,實施“一河一策”問題治理,著力解決影響斷面水質的污染源頭。二是抓牢大氣聯防聯控。加快推進剩余24個大氣污染防治項目,完成迎龍路國控點搬遷,充分利用無人機、靈嗅走航等技術手段,及時分析高值原因,精準加強源頭管控。加強移動源治理,推進國控點周邊重卡和非道機械新能源替代,落實廣石西路柴油貨車繞行方案。常態化開展餐飲油煙聯合執法,推動餐飲“禁辦區”劃定試點,持續推廣餐飲油煙“碼上洗2.0版”服務,提升餐飲油煙監管水平。三是加快土壤固廢治理。做好土壤先行區建設收官,完成綜合評估報告,梳理建設成效,完成準入管理白皮書編制。推動焦化廠西廠區、東泰、貴金屬、科技城A地塊完成土壤修復,陽恒地塊達到50%修復時序,啟動協聯熱電廠二期修復工程,啟動格林艾普、羅地亞地塊管控和修復。完成地下水國控點建設。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嚴厲打擊固廢非法傾倒填埋行為,推動“無廢細胞”創建。
(二)充分凝聚工作合力,扎實推進問題整改。以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及信訪問題整改為重點,進一步壓緊壓實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凝聚治污攻堅合力。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推動整改措施落實落細,強化現場核查,嚴把銷號標準,推動問題整改銷號閉環,按照銷號計劃和市級要求完成省督反饋問題整改銷號任務。深化開展“房前屋后”專項行動,大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噪聲、異味等擾民問題,建立完善長效監管機制,推動環境質量持續向優向好發展。
(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應用,完成無錫光電新材料科技園開發建設規劃(2024-2035)環境影響報告書技術審查。嚴格執行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審核及管理要求,實施總量全區統籌管理、調劑使用,優先保障區重點項目。創新執法監管,綜合運用在線監測、視頻探頭、用電監控及無人機巡航等智慧化監管手段,開展非現場執法,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干擾。做好執法監督幫扶活動,為企業提供專業上門、專人聯絡、專家對口等服務模式,幫助企業解決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問題。秉持包容審慎監管理念,落實輕微免罰、首違不罰等舉措,對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并指導企業開展信用修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