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走城里廂 | 蘇家弄:于鬧市曲徑間串聯文旅新地標
發布時間:2025-07-14 10:14 來源:無錫市梁溪區崇安寺街道辦事處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在崇安寺街道歷史街區的肌理中,蘇家弄如一條隱秘的血管,串聯起千年城脈的煙火與風雅。
這條南北走向的巷弄,北起人民中路,南至田基浜,全長約250米,雖地處鬧市,但鬧中取靜,曲徑通幽,且毗鄰聞名遐邇的東林書院,見證了城市從明清市井到現代都會的蛻變。
蘇家弄歷史可追溯至明代第八箭河填埋工程,河道改陸后形成田基浜區域,蘇家弄即誕生于此。
明清時期,蘇家弄因毗鄰東林書院而成為文人雅士往來之地。書院講學之風盛行時,巷內曾設私塾、藏書樓,與第一女子中學、崇寧路小學形成“學脈相承”的獨特格局。20世紀50年代第八箭河徹底消失后,街巷肌理得以保留,成為無錫老城廂“百巷梁溪”工程的重要節點。
重塑城市肌理
特別打造的“廉政景觀”以東林書院“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擔當精神為內核,設置廉政主題石刻、廉政故事浮雕墻等多種載體和展現形式。
石刻上鐫刻著古代清官廉吏的格言警句,浮雕墻則生動展現了無錫歷史上清正廉潔官員的事跡,植入廉潔文化景觀,圖文并茂,貼近群眾生活,吸引轄區居民駐足瀏覽。
串聯文旅線路
蘇家弄與惠巷、崇寧弄等三條背街小巷“組團”改造,實現了小婁巷、王選事跡陳列館、東林書院這條歷史文旅線路的串聯。
原本是死胡同的惠巷被打通,市民和游客去往這幾處地方時,不再需要從人民東路或崇寧路繞路,方便了出行,也提升了文旅線路的連貫性和吸引力。
惠巷口改造過程中利用民國風情的牌樓鐵藝裝飾效果,進一步提升了街巷整體的視覺景觀。
改造童趣新旅程
在蘇家弄,你可以看到裝飾一新的街道,增設了文化內容、城市家具、互動設施。
噴涂步道、趣味性引導圖,不僅更好地提醒過往車輛注意減速讓行,也將過路的行人與車輛隔出了更安全的距離。
兒童友好標識
在蘇家弄的改造中,特別注重互動設施的設置。有孩子們可以一起玩游戲的滾珠墻,他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滾珠在軌道上滾動,創造出不同的路徑和圖案。這些互動設施不僅讓孩子們在玩耍中鍛煉了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還增進了他們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蘇家弄的蝶變印證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深意。這里既有“風聲雨聲讀書聲”的文化傳承,也有“車水馬龍煙火氣”的市井溫度,更承載著“繡花功夫織錦繡”的城市更新智慧。當游客漫步于彩繪墻前,當學子奔跑在涂鴉步道上,蘇家弄正以新的姿態講述著無錫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