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街道2025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計劃
發布時間:2025-07-14 15:19 來源:無錫市梁溪區惠山街道辦事處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 信息索引號 | 04618780/2025-01017 | 生成日期 | 2025-07-14 | 公開日期 | 2025-07-14 |
| 文件編號 | — — | 發布機構 | 惠山街道 | ||
| 效力狀況 | 有效 | 文件下載 | — — | ||
| 內容概述 | 惠山街道2025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計劃 | ||||
惠山街道2025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
2025年上半年,惠山街道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既定目標任務,以實干擔當踐行初心使命,以攻堅克難展現奮進姿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具體匯報如下:
- 上半年工作成績、突出亮點
(一)向高攀升,經濟發展動能強勁
經濟運行承壓前進。1-6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76億元,累計增幅57.9%,總量列全區第一;商品房銷售面積完成10.05萬平方米,總量列全區第一;限上批發業銷售額完成54.75億元,同比增長27.07%,列全區第三。1-5月,規上服務業收入完成16.86億元,同比增長18.45%,列全區第二;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完成9.97億元,同比增長24.96%,列全區第二。招商引資蓄勢賦能。今年以來已認定落地41個項目,含重大產業項目(盤活載體類)1個、成熟企業項目40個,目前19家已開票。重點推進東方寶德汽車市場項目(預計8月開業),設立二手車發票代開點,將引進蔚來、小鵬等品牌,推動東風日產新能源獨立法人落地。積極協助NORHOR時尚家居無錫首店落地西水東商業街,通過查檔解決文保建筑使用問題,指導辦理小微工程備案,推動項目6月順利開業,預計當年銷售額超2000萬元。營商環境優化升級。深化“百園百樓”專項行動,實現轄區企業1383家、個體戶2030家全覆蓋走訪,其中重點樓宇園區企業524家、個體戶211家。目前聯合區市場監管局、區稅務局,已完成5家異地企業轉化、14家個轉企、1家分轉子、2家無證照經營企業補辦新注冊。另有百腦匯1家、西水東1家(紅8餐廳)個轉企正在推進中。
(二)向精雕琢,城市肌理日臻完善
精繪宜居畫卷。有序推進第六干休所老舊小區改造,目前已完成方案設計和民意征詢。扎實推進盛岸一村、盛岸二村等5個試點小區物業費收繳率提升工作,完善“一點一策”差異化服務模式。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加強工地揚塵管控和餐飲油煙治理,曹張國控點PM2.5、NO2、天氣優良率等空氣質量指標位列全區前列。精拓發展空間。蓉湖新村、太湖北、揚名中心小學西側地塊等7個結轉項目累計簽約24戶(家),其中住宅18戶、非住宅6家,惠山古鎮H地塊順利出讓。精細城市管理。堅持“柔性執法+科技賦能+聯動共治”三位一體,以“零容忍”態度打擊違法建設,已拆除違建15處,面積5800余平方米。建成惠峰路“停車+”多功能充電服務站,集成新能源充電、便民服務和生態游園功能,打造零碳示范空間。
(三)向安聚力,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源頭化解促和諧。成功化解歷史積案11起,其中,“大下訪”案件化解8件,化解率92.59%。落實領導包案制度,信訪件調解和解率提升至78.99%,矛盾糾紛化解率同比提升15%。探索聯動調解模式,建立“1+3”調解工作小組(1名政法干部+3類專業人員),推動矛盾糾紛“事心雙解”。標本兼治抓安全。聚焦重點場所、重點行業領域,累計檢查單位1076家,排查整改隱患1895條。攻堅整治“老大難”問題,完成小木橋農貿市場銹蝕閥門、老化線路更換以及香榭一品小區消防設施全面檢修升級。穩步推進38個小區200棟高層住宅建筑消防整治工作,29個小區141棟已完成整改。多元共治強基礎。深化“把支部建進小區”工作,推動三官一律、城管、公安、消防等專業力量下沉小區,發揮業委會(物管會)、物業協同治理作用,強化基層治理效能。積極回應群眾訴求,按照閉環要求辦結12345工單2514條。
(四)向優惠民,民生福祉觸手可及
就業創業擴容提質。新增自主創業人員423人,精心組織創業就業活動20余場,累計服務群眾1500余人次。在紅船場園區、百腦匯廣場等舉辦專場招聘會,吸引60家優質企業參與,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達成就業意向78人。民生保障提標擴面。累計發放低保對象救助金235.21萬元,辦理臨時救助11戶11人,60名困境兒童實現應保盡保。聯合轄區漢悅養老助餐中心、永旺智慧餐廳助餐點,打造街道級殘疾人友好餐廳和退役軍人擁軍食堂。打造水車灣慈善空間和未成年人保護站,為特殊困難群體提供精準幫扶。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大力推行“一窗受理”綜窗改革,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只找一個窗”。扎實推進“微幸福”民生工程,完成惠盛人家電動車庫改造、西水東W公園空地改造等項目18個。
(五)向黨鑄魂,紅色引擎聚力前行
打造黨群陣地“新樣板”。打造小區黨群服務驛站13個,其中重點點位申報3個。盤活原惠泉山社區辦公用房,謀劃建設惠山片區文商體旅產業鏈陣地,融合“黨建+”非遺傳承、文體健身、志愿服務等功能,打造一核多元的“家門口”黨群服務圈。鍛造干部成長“新熔爐”。創新實施“青雁”計劃,開設黨務黨建、應急處突、溝通寫作、7類專題課程,深入推進“青藍工程”,建立雙導師結對幫扶年輕干部機制。選派12名干部雙向掛職鍛煉,打造“墩苗 惠思享”實踐分享平臺。聯合舉辦“文旅+”運河文化帶青干講習等專題學習活動7次,全方位提升年輕干部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構筑人才集聚“新高地”。完成“產業生態圈”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申報12名,外國高端人才來華工作3名,市“太湖人才計劃”科創人才申報1名,引育創新創業人才7名,中國無錫“太湖杯”創新創業人才團隊77組,其中意向落地參賽人才團隊3項,國內賽2名、國際賽1名。樹立文明風尚“新典范”。全力保障春晚無錫分會場惠山古鎮映月里點位、央視元宵晚會惠山古鎮寄暢園點位,獲市級表彰。注重榜樣引領,深入開展身邊好人好事、最美人物、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推薦評議工作,無錫市趙紅育刺繡藝術館館長趙紅育獲評敬業奉獻類“中國好人”。
- 存在不足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街道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一是發展水平還需提升。當前園區樓宇等載體能級不足,閑置載體盤活速度較慢,受載體制約,引進重量級、帶動效應強的優質項目數量仍顯不足,缺少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難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和規模經濟優勢。零售業重點企業中石化受新能源車沖擊銷售下滑,工業重點企業水務集團增長乏力。映月里、運河公園、西水東街區人流量轉化消費量能力還不足。二是城市功能還需完善。市容環境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占道經營、車輛違停等問題易反復。非住宅征收面臨涉公單位訴求高、協調難等瓶頸制約。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群眾意愿低協調難,物業服務費收繳率持續偏低。三是社會治理還需加力。安全生產隱患查改不夠徹底。部分信訪積案因年代久遠、證據缺失,化解難度大。民生資金發放還不夠精準,需下更大功夫攻堅難點痛點。四是工作干勁還需提振。面對急難險重工作,存在等靠要思想,如征收拆遷工作中簽約推進無實質性進展時,存在畏難情緒,擔當精神不足、破解難題辦法不多。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產業發展的“高”與“新”,推動能級躍升
產業集群全面壯大。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軟件信息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三大主導產業集群,持續提升產業能級。充分發揮轄區梁溪6空間科創載體作用,著力引進優質科技項目。會同梁溪產發集團加快推進融騰科創園(三毛紡地塊)建設,聚焦新興產業和高端服務業,吸引更多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入駐。項目招引全面突破。統籌推進重大項目服務與產業項目招引,強化項目全周期服務,做好建設進度跟蹤和配套保障,確保固定資產投資及稅收等數據應統盡統。發揮“老城廂”區位和惠山旅游地位優勢,完善招商體系,聚焦園區、樓宇和商業載體資源,精準開展現代產業項目招引。創新動能全面釋放。縱深推進“百園百樓”專項行動,精準掌握發展需求,聚焦雛鷹、瞪羚企業培育、高新產值提升等關鍵指標,靶向解決企業實際問題,重點協調好西水東商業街停車難、文保建筑開發利用等問題。充分運用區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等政策,強化項目培育全流程服務,加快推進梁溪6空間數字科創園省級科創孵化器創建。
(二)立足城市更新的“快”與“美”,打造品質城區
以破立之筆繪就城市藍圖。以“清零”為目標,分類施策對剩余未簽約戶強化政策宣傳和司法調解,加大清點掃尾力度。依托司法裁決,固化合理訴求,以裁促簽。加緊完成注銷工作,建立未注銷清單,將產證注銷與補償支付相結合,優先保障土地出讓。以繡花功夫雕琢城市細節。以“把支部建進小區”為抓手,重點推進停車資源整合、物業服務標準優化等,通過民主協商聚共識、黨員帶頭作表率、公開監督促落實,推動物業服務品質升級。進一步提升惠山古鎮等重點區域精細化管理水平。以綠色理念滋養城市肌體。用心守護“一片藍天”,高標準保障曹張國控點空氣質量,協同發力攻堅大氣污染防治。精心呵護“一池碧水”,以美麗河湖建設為抓手,深入推進河道環境治理,凝聚合力提升水環境整體面貌。
(三)緊扣安全治理的“防”與“治”,構建雙重屏障
守好安全生產底線。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聚焦化工和危化品、電動自行車、高層建筑、社會面小場所等重點領域和場所,推動隱患動態清零,堅決守牢安全發展底線。筑牢社會穩定基石。以“千名干部大下訪”活動為抓手,全力攻堅積案化解。堅持排查預警與主動調處并舉,杜絕矛盾糾紛演變為信訪問題,實現“以調化訪”。靠前開展矛盾調解,加強12345熱點難題會商研判,逐一制定重點問題解決方案。深化網格治理效能。依托網格化平臺,發揮網格員基層“觸角”作用,推進“精網微格”工程提質增效。創新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整合法律顧問、社會組織等資源,構建多元協同的矛盾調處機制。
(四)突出民生保障的“實”與“暖”,增進群眾福祉
答好“就業創業”必答題。常態化開展“西水留聲”直播間青年就業創業政策微課堂、一對一職業指導、精準化崗位匹配和專業化技能培訓等多元服務,構建全鏈條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答好“一老一小”重點題。扎實推進棉花巷國企永定餐廳老年助餐中心建設(已完成選址),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助餐服務。全面完成320名3-6歲幼兒國民體質測試指標,為科學養育提供數據支撐。答好“精準幫扶”關鍵題。加強低保、特困、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動態化管理,切實做好社會救濟和優撫安置工作。創新打造曹三“紅鄰助翼”物業助殘服務,形成“物業服務+殘聯指導+社區統籌”的助殘新模式。
(五)夯實戰斗堡壘的“根”與“魂”,凝聚奮斗偉力
黨建賦能精治理。聚焦物業管理、停車綠化等高頻治理難題,抓實小區治理“三張清單”,分類指導開展個性化服務。爭創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先進小區黨支部,挖掘一批小區黨建創新案例,擦亮“紅鄰惠民·把支部建進小區”品牌,以黨建引領辦好民生微實事。科學考評強隊伍。全面推進“惠山人事”“數智考核”等智慧組工系統,堅持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全面研判干部表現,優化考核機制,強化實績導向,充分激發干部隊伍內生動力。清風正氣固根基。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糾治“四風”問題,壓緊壓實“兩個責任”,重點督促領導干部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以“頭雁”效應引領黨風政風持續向好。
街道上下將繼續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攻堅銳氣,發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精神,聚焦重點任務,突破瓶頸制約,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梁溪建設貢獻惠山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