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律師掛職日記 | 談倩:司法所里踐真知 實習路上淬專能
發布時間:2025-08-20 10:11 來源:區司法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參與梁溪區司法局基層實踐鍛煉,是我法律職業路上一次寶貴的‘接地氣’之旅,也是一次在最前線感知法治脈搏的難忘經歷。——江蘇遠暢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談倩
這段日子,談倩穿梭于社區調解室、普法現場、法律咨詢窗口,在基層法治的土壤里扎根、成長,感知到法律服務最真實的速度、精度、溫度。
實踐第一課
參與社區群眾糾紛調解是談倩實踐的“第一堂課”。在一次房屋權屬糾紛中,當事人之間預期差距懸殊,讓調解室“火藥味”十足。面對情緒激動的當事人和僵持不下的局面,最初的溝通幾乎寸步難行。談倩沒有氣餒,她嘗試先放下調解員身份,用耐心的傾聽去捕捉隱藏在激烈言辭背后的核心關切。同時,她調整策略:一方面,用溫和但清晰的語言一遍遍解釋相關法律依據,力求用“白紙黑字”的事實廓清模糊地帶;另一方面,她設身處地體會當事人的處境,用真誠的共情去軟化堅冰般的抵觸情緒,努力在當事人的實際需求之間尋找可能平衡的支點。經過反復溝通、方案多次微調后,矛盾雙方最終達成共識。
這次調解經歷讓談倩逐漸明白:基層矛盾不是簡單的“對與錯”,而是需要一次次傾聽、解釋,用事實梳理權責。“法律并非是簡單的條文,更是解決群眾問題的工具”,基層調解更需要“接地氣”的溝通。
護企零距離
司法所的工作簡單且富有溫情,基層司法行政人員不僅僅是調解鄰里糾紛的“老娘舅”,也是傳播法治聲音的“小喇叭”。5月22日,談倩作為工作人員走進梁溪區物流運輸行業普法專題講座。在此次活動中,談倩傾聽了行業律師前輩解讀《民營經濟促進法》,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企業“聽得懂”的語言結合物流企業常見案例,將單一的法律條文“翻譯”成企業負責人一聽就懂的“生意經”。
這次經歷讓談倩意識到:普法只有實實在在“貼近需求”,法律才能真真切切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群眾美好生活的“防護盾”。
小案系民心
一樁樁看似微小的民間借貸咨詢,讓談倩深刻體會到“小案緊系大民生”。面對因朋友欠款焦慮無措的當事人,談倩不僅釋明法理,更手把手教會對方使用小程序自助立案。從證據鏈的梳理到流程節點的厘清,再到法律文書的完善,她全程耐心協助,步步引導。
目睹當事人從“茫然”到“有路”,談倩深切體悟:基層法律咨詢,既要解眼前之“渴”,更要賦長久之“能”,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法律伸手可及”。縱是平凡小案,亦不容絲毫敷衍。
這段在山北司法所的實踐經歷,像一束光,照亮了談倩心中“基層法治”的真實模樣:它不是高懸的法條,而是調解室里俯身傾聽的耐心、法援窗口溫暖的陪伴。山北司法所所長鄭超說:“法律人的價值,不僅在法庭的辯論,更在基層的排憂解難。”這場深耕一線的法治實踐,讓談倩真正讀懂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千鈞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