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時車位精準共享 結對巧解停車難題
發布時間:2025-09-19 14:43 來源:無錫市梁溪區崇安寺街道辦事處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關于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著力破解“停車難”民生痛點的文件精神,無錫市積極響應號召,在全市范圍內推動錯時共享停車模式,開放停車熱難點區域周邊機關、企事業單位3000余個停車泊位進行錯時共享,并探索形成政府、企業、居民等多方互利的共享機制。
其中,梁溪區作為老城廂,面臨車位缺口大、潮汐矛盾突出、空間約束強等停車治理難題;濱湖區、經開區作為景區和網紅打卡地聚集區,節假日“一位難求”現象也較為突出。為解決這一“城市病”,我們將以“停車矛盾最突出的崇安寺街道”為例,通過解剖一只麻雀、推動一類問題解決,通過錯時共享與多元共治相結合、推動“精準定點共享”模式的成功經驗,為全市巧解停車難題提供參考樣本。
精準定點共享 實現資源需求高效匹配
傳統“共享停車”模式存在資源開放者顧慮多、管理難度大、車位利用率低等問題。梁溪區城管局與崇安寺街道針對老城廂停車需求的時空分布規律,進行了深入調研,精準掌握了居民小區、綜合體、辦公樓、機關企事業單位等不同業態的停車需求及潮汐規律。
面對共享停車涉及的權屬復雜與協調難題,街道以黨建為紐帶,積極統籌協調,推動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車位共享。通過精細化資源匹配,探索出老城廂結對共享模式,針對性設計了“雙向共享”和“單向共享”兩種機制,開創了“精準定點共享”模式。
雙向共享:以東河花園小區和無錫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為例,白天稅務局工作人員可將車停入東河花園小區,晚上下班后小區居民則可將車停至稅務局停車場,完美對接了“日間機關單位車位緊張,夜間居民小區車位緊張”的雙向需求。
單向共享:以梁溪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和德恒物業、黎明物業為例,經街道協調推進,周邊小區居民可在工作日18:00至次日8:00及休息日全天將車輛停放于梁溪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的車位,有效解決了居民“回家難”的問題。
精準定點共享機制極大提升了共享泊位的利用率,將原先夜間或日間閑置的車位精準盤活,車位周轉率和利用率實現了數倍增長。
目前,崇安寺街道已推動“東河花園—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德恒物業—梁溪資產、黎明物業—梁溪資產、湯巷小區—體育公園、聯源物業—富安大廈、田基浜及小婁巷—大婁巷立體停車樓、育才弄—時代大廈”等7組點位結對共享,結對共享車位數達455個,同時推動零星車位共享186個,共計盤活可供共享車位641個,覆蓋了東河花園、錦樹花園等老舊小區密集區域,形成了覆蓋“龜背殼”核心區的共享網絡。
構建三方聯動 多元協同保障長效運行
為保障共享停車管理有序、可持續長效運行,梁溪區城管局會同崇安寺街道構建了“屬地牽頭,居民、物業、共享單位三方聯動”的共治模式。
街道、社區搭建協商平臺,扮演“矛盾協調者”的角色,為共享停車推行提供公信力和制度保障,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了政府引導、社會協同、市民受益的良性發展格局。
例如,在東河花園的錯時共享停車項目中,小區居民持社區證明在線申請;稅務局加裝獨立門禁系統,居民憑車牌識別進出;物業每晚巡查停車秩序。
通過明確三方權責,形成管理閉環,確保共享停車長期、穩定、安全地運行。
以點帶面 形成規模效應良性循環
崇安寺街道采取“試點先行、示范引領”的策略,通過在社區張貼“共享車位地圖”,標注結對點位與開放時段;邀請居民實地操作等形式,打造了首批成功案例,形成了強大的示范效應和輻射力。
首批錯時共享項目的成功,吸引了大量觀望中的商戶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的主動參與,僅2025年5月以來,崇安寺街道轄區內就新增錯時共享泊位462個,變“要我共享”為“我要共享”。參與主體的多元化使得共享停車生態日益豐富,覆蓋范圍越來越廣,實現了“以點帶面、全面開花”的規模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