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滿庭芳 “治”慧暖家園丨“小方桌”議出幸福家
發布時間:2025-09-30 11:06 來源:無錫市梁溪區惠山街道辦事處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小區是基層治理的“第一線”,物業則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近年來,惠山街道盛岸二村社區通過“把支部建進小區”,推動黨建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服務做實到家,才能更好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盛”景映初心 服務扎根小區里
惠山街道盛岸二村社區涵蓋安置房、老新村等7個小區,常住人口超六千,治理挑戰頗多。社區依托“把支部建進小區”機制,成立四個小區黨支部,469名黨員深入基層,打造了“小方桌議事廳”“幸福瞭望臺”“黨建花園”等一系列黨群服務陣地,成為居民協商議事、參與治理的重要平臺。

在“小方桌議事廳”,居民徐阿姨熱情地分享:“我們正討論西花園改造呢!以前雜草多、凳子少,晚上黑燈瞎火沒人去。現在黨支部帶頭,讓大家提建議——我提議鋪藍色場地跳舞更好看,還有鄰居想要健身器材和乘涼亭。”物業小張補充:“支部搭臺,居民唱戲,建議我們整理上報,盡快落實。改好了還是大家受益!”

從黨群服務驛站建設到運動游園翻新,黨支部組織積極引導,物業協同配合、居民全程參與討論與決策。這種根植于“把支部建進小區”的“大家事大家議”模式,不僅提升了物業治理效能,更賦予了社區治理濃濃的民生溫度,讓小區真正成為居民的“幸福家”。
“盛”景提質效 繳費率攀升密碼
面對小區物業費收繳率問題,黨支部以“把支部建進小區”為抓手,將黨建與物業管理深度融合,通過支部建設、活動凝聚、協商議事等方式,重構業主與物業的信任關系,推動物業費收繳率提升。

社區創新構建“四極治理網”,黨總支發揮引領作用,與物業“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通過小區黨支部統籌協調,網格員包片負責,物業精準對接,黨員中心戶輻射帶動,實現問題聯調、服務聯動。結合“梁1號 為民服務日”,設立驛站“盛岸時光放映廳”,每月開設固定紅色電影放映日。針對長期以來困擾老舊小區的物業服務與繳費難題,黨支部主動靠前,以提升服務促繳費,明確要求物業實現“路燈24小時修復、管道隨叫隨到”,并定期公示服務內容及費用明細,以透明、高效的服務贏得居民信任。在這一機制推動下,小區物業費收繳率比去年同期增長顯著。
通過“把支部建進小區”黨建引領下的透明化、參與式治理,小區實現了物業費收繳率與服務質量的“雙提升”,同步推進服務優化與激勵引導,為“紅色物業”提供可復制的經驗模板。

從“小方桌”議出聯動方案,到雙向精準落實,再到黨員全程跟進,恰是“把支部建進小區”最溫暖的實踐寫照。
“盛”景匯暖流 紅色合伙惠萬家
為了匯聚社區更多治理力量,社區充分發揮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作用,吸引武警醫院、康輝養護院、惠山小學、江蘇銀行、王興記等黨組織加入,通過“紅色合伙+志愿服務”模式,開展健康義診、文藝展演、課后看護、就業幫扶等多樣化服務,將轄區“好鄰居”融入社區治理大家庭。

此外,社區聚焦“一老一小”及新就業群體,培育“婉韻文藝”舞蹈隊、“書香社區”讀書角、“晨耕播愛”托班等志愿品牌,打造“蟬鳴巷友聚場”服務驛站,為外賣騎手、快遞小哥提供休息、充電、飲水、醫療等貼心服務,營造“服務有溫度、實踐有深度”的社區生態。

如今的盛岸二村,猶如一幅多彩的民生畫卷,黨建的“紅”引領方向,生態的“綠”裝點家園,志愿的“橙”溫暖人心,在這片熱土上,“把支部建進小區”的創新實踐正在持續深化,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日趨完善,持續書寫著溫暖而充滿活力的社區治理新篇章。







